干、湿垃圾贴上唯一“身份证”扫码追溯
作为全市人口密度最大的一个镇,大场镇实有人口约40万,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量也处于高位水平。在去年以泓汇地标、铂金华府小区为垃圾分类示范小区试点的基础上,今年扩大到9个小区。9个试点小区类型不一,既有商品房小区、动迁房小区,又有老旧小区,还有农民集中居住区,涉及总户数10068户。
9个小区里,干、湿垃圾都会贴上唯一的二维码“身份证”。 干、湿垃圾二维码标签分别使用白色、粉红色进行区分,二维码标签制成可贴式,便于居民粘贴在垃圾袋上。由居委会将二维码分发到户,要求居民投放的每袋垃圾贴有唯一的二维码“身份证”。目前,已建立二维码库,将9个试点小区10068户居民信息纳入数据库,实现“一户一码”。
这个二维码有什么用呢?在“大场e社区”App上,可以通过该APP扫码追溯每袋垃圾的身份信息,实现源头追溯!居委、物业、环卫部门便能及时查明纠正居民的错误分类行为。
图说:每个垃圾袋上都要粘贴二维码,可追溯至每家每户。
其次,居民可通过APP与绿色账户关联,实现扫码积分。除扫码积分外,还开通了大件垃圾预约、投放记录查询、垃圾种类查询等线上功能。同时,对于那些认真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却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还开通了“志愿者代为积分”功能。
居民智能“喂狗”得“赏钱”
最近,大场镇一批新入驻的“小黄狗”格外受欢迎,因为它们不仅能够“吃掉”可回收垃圾,还会给居民“打赏”。这群给力的“小黄狗”,其实就是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该设备通过有偿回收的方式,能够有效培养居民的环保意识,促进社区环保工作推进。
图说:经纬泓汇地标家园的居民正用垃圾分类取得的积分换去湿垃圾专用可降解垃圾袋。
居民投递垃圾只需要几个简单的步骤,首先,在手机APP上查看待投种类的废品仓储情况,如果显示“满仓”就需要等待这批垃圾处理完毕再前往投递。到达投递站后,只需打开手机APP扫码开箱后,按照不同分类依次投递,结束投递后APP上立即能够显示该次投递的现金收入。在家门口拿个快递的时间,就能顺手把日常废弃垃圾投入回收箱,实现资源回收利用的同时还能返钱。“小黄狗”一入驻小区,立刻成了居民们的“新宠”,居民们纷纷将家里可回收的垃圾拿来“喂狗”。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