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不仅让垃圾减量、城市减负,还可以让生活环境更美、更舒适。去年12月,随着《合肥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的正式实施,我市垃圾分类也进入了法治时代。如今,经过一年时间的全力推动,我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已达35%以上,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也不断提升。
餐厨垃圾,是生活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合肥市小庙有机资源处理中心,餐厨垃圾在经过一系列处理后会生成沼气,再经过内燃机燃烧,就摇身一变成为了清洁能源。
《合肥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施行一年来,我市也在后端设施建设上全面发力,形成了多点布局、安全高效、经济环保、就近处理的生活垃圾全焚烧、全利用处理体系。
垃圾分类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硬件设施的加快建设,还需要市民的广泛参与。目前,全市1602家公共机构、338所中小学已带头实施垃圾分类,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初步形成了全民参与、多元共治的新格局。
“撤桶并点”是推进垃圾分类的重要抓手,一年来,我市因地制宜,建设了标准化定时定点集中投放点3647座,并配备桶边值守督导人员2827名、志愿者3654名,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得到普遍提升。
截至目前,合肥市区共开展垃圾分类专项检查1819次,办结行政处罚案件955件,下达整改通知单198份,全市垃圾分类工作已驶入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轨道。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