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人文环境 厚植文明底蕴
——创文提升民众获得感系列 道
文明是城市的灵魂。
文明城市,不光要有完善的城市功能、规范的社会治理、较高的生活水平,更要有优良的人文环境。
在建设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赣州外塑城市之形,内铸城市之魂,从孩子抓起,从家庭开始,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作用,强化教育引导,注重实践养成,重视制度保障,优化人文环境,将文明之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强化公民道德建设,优化道德养成生态
以制度力量保障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顺利推进。近日,我市就促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专门出台实施意见,就丰富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内容、拓展公民道德建设路径、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加强 络道德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思路,形成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出台实施《赣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强化法治保障,并将公民道德建设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推动工作落实。
赣州市针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系列活动。组织全市各中小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文艺演出、故事会、互动游戏等“六一”儿童节系列庆祝活动,组织中小学生收听收看“美育云端课堂”活动,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劳动教育等,进一步培养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情操和文明健康·有你有我理念。结合建党99周年,组织全市各地学校在“七一”前后开展爱国歌曲演唱和展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基本国情省情市情学习教育,爱国主义题材文艺创作展演等形式的“童心向党”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唱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主旋律。做好“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整理下发“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汇编,指导各地提高人选推荐和事迹材料 送质量。
着力红色文化传播,强化核心价值引领
赣州市深入实施《赣州市革命遗址保护条例》,完成了全市3351条红色标语的普查和评级工作,新增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1处,是历史上的3倍。市博物馆被评为2020年全省博物馆融合发展示范单位。完成《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赣州段)规划建议》编制,于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已确定用地选址并开展概念方案设计,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纪念园景区已完成提升改造,并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瑞金“红色故都”项目已确定建设用地并已签署合作开发协议,方特东方欲晓乐园已完成“飞翔”“东方欲晓”等场馆建设,会昌“独好园”、兴国官田“军工文化”红色文旅项目等有序推进。加快推进赣州中心城区红色文化氛围提升,推进VR+红色文化产业扶贫示范项目建设,基本完成红色旅游云平台建设,开发制作大柏地战役、初心地图等一系列VR红色文化旅游体验产品。
文化旅游品牌更加响亮。赣州文化旅游形象宣传广告在央视1套、央视13套品牌栏目黄金时段全面上映,在昌赣高铁冠名“红色故都 客家摇篮”赣州旅游号。实施“引客入赣”升级版项目,安排900万元专项宣传及奖励资金,着力打造“初心路”“客家情”“阳明游”旅游精品线路。深化与遵义、延安、桂林、龙岩等长征沿线旅游城市合作,打响“长征文化”红色品牌。
重视传统文化传承,促使文脉绵延后世
赣州市重视非遗保护传承,推进客家优秀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举办非遗宣传月活动,共举行非遗在线直播9场,线上销售超过500单,线上线下交易总额超160万元。展出非遗主题摄影作品99幅,非遗集市展位32个,活动间接参与的非遗传承项目超过200个;章贡客家竹雕等5个非遗项目已列入省级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丰富多彩。春节期间,举办赣州少儿春晚,在线观看直播人数突破10万人;组织开展“红红火火过大年——文明游园”大型活动,为广大市民营造浓厚的节日气氛。“清明祭英烈”活动创新方式,打造了“指尖上的清明”,组织全市广大青少年开展“清明祭英烈”主题系列活动,慎终追远、缅怀先烈,弘扬民族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赣州市积极推进采茶戏进校园和采茶戏推广普及活动,先后在赣州三中创办了“赣南采茶戏传习所”,在赣州一中、赣州四中、赣州市文清路小学开办了赣南采茶戏传习培训班,派出优秀专业教师到校免费授课,培训学生1500余人;开展赣州市青少年曲艺(故事)艺术大赛和传统书画进校园活动,每年组织“三区”文化人才书画作品进校园,目前已走进了30所学校,展出书法作品累计600多幅,近万名学生参观展览,较好地提升了未成年人对传统书法艺术的鉴赏水平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城市更文明 生活更美好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