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实施近半个月,石家庄公园广场落实情况如何呢?6月16日19时30分,市委 信办、市文明办、市园林局联合走进裕华区槐北公园,现场监测噪声情况,对各类生活噪声污染违法行为进行劝导。工作人员提醒:对拒不改正的噪声污染当事人,将依法警告或罚款。
在公园东北角一处小广场上,有一支由二三十人组成的健身操队伍,此时,地上摆放的音响里传来阵阵动感十足的流行音乐,而一街之隔就有国际城小区的两栋高层住宅楼。工作人员随即拿出噪音自动监测仪,显示分贝值60至65之间。
“您好!《噪声污染防治法》已从6月5日开始施行,在公园广场娱乐健身时,请控制好音量,不能超过60分贝。拒不改正的,个人将被罚款200元到1000元……”发现音量超标,公园工作人员、安保人员当即提醒健身操队伍调低音量,控制在60分贝以内。
“噪声是有危害的,扰民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有研究显示,噪声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交感神经紧张、心跳加速、心律不齐、血压升高等。65至75分贝的噪声对心脏病和血压有影响,80至85分贝的噪声会造成听力的轻度损伤,长时间接触85分贝以上的噪声,会造成少量噪声性耳鸣,请大家严格遵守园区规定。”工作人员一边发放《噪声污染防治法》宣传单,一边提示娱乐健身的市民:在公共场所组织或开展娱乐、健身等活动,在7时至11时和15时至21时,声音不得高过60分贝。
“好的,好的,我们再调小音量,保证做到不扰民。中考期间,我们也就不出来活动了。”健身操队伍负责人一边说,一边调低了音量。
在公园南门竹林前的空地上,活跃着另一支跳健身操的队伍。当得知音量略微超标后,健身操队伍负责人与公园工作人员反复调试音响,最终确定合适音量并用绿色胶带在音响上做了标记。“以后开音响,我们就调到这个绿标这儿。我们会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做到既健身,又不扰民。”健身操队伍负责人态度诚恳。
市园林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噪声污染防治法》实施近半个月来,在大家的努力下,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的噪声扰民情况有所缓解,取得初步成效。希望广大市民在公园广场健身娱乐时,自觉控制音量,共同营造一个优美和谐、安宁有序的游园环境。
责编:杨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