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党员秦顺利居住在达旗工业街道双骏公园旁有一千多人口的“平房区”。这一片“平房区”,虽处景色优美的公园之地,人来人往的城市中心,却因建设年代久远而变成标准的“老破旧”。
“巷道没硬化,出门深一脚浅一脚,更不要提下雨天了……最怕晚上,整个巷道黑不隆冬,上个厕所,也得鼓一鼓勇气,一些女娃娃一到晚上就根本不敢出门……”
秦顺利就在心里琢磨:要能把这巷道硬化了,再在两边装上一些照明灯,这平房区的生活条件不就改善了?生活水平不就提高了吗?
于是他就在某宝不断翻腾,并在自家院里搞起实验,看看到底哪种灯经济实惠并适合他们这种平房巷道,最终还真让他找着了,有一款太阳能灯,又环保又亮堂,很适合他们这样的平房区安装…… 一天,他碰到社区书记王春燕,把这个情况反馈给了她,这是事关社区群众心心念念期盼的大事啊,社区工作人员们马上开了碰头会,研究如何回应群众的呼声。他们在充分了解情况后,认可了老秦的方案,并争取了充分的资金,一场“暖灯行动”立刻启动,仅用一个月时间,四百多盏“暖心灯”不仅点亮了公园平房区,也照亮了平房区居民的心房。
与此同时,巷道也在社区组织下得到硬化、美化,在社区的多方协调下 ,还给联上了“大暖”。
“集中供热以后,我们平房区就和楼房区一样干净卫生方便了。身价也大涨,现在不少人要买或者租我们平房区的房哩。”居民张秀英在这一处住了三十多年了,面对平房区的变化,感慨万千,喜不自禁:“人逢喜事精神爽。我也趁这个档口,重新装修了下我自己的老房子,让它也旧貌换下新颜!”
平房区问题不少,老旧的楼房区亦是。
街道党工委委员、宣传委员王亮,在社区调研中就听到一些老旧小区居民们抱怨楼房老化所带来的种种困扰,他及时与班子成员沟通共谋解决办法。
“给老百姓办事,玩虚的不行,哪怕是做指甲大的事也要实实在在落到实处。”王亮和同事们耐心细致地倾听了小区居民的各种意见,然后汇总,形成处理方案,并向上级争取到一些经费,居民再自筹一部分,先在有十几年房龄的宏盛小区实施,把旧的楼门楼道以及其它破旧的地方一一翻新。“年头再久远一些的楼房区,有破旧小区改造项目,新小区自然没什么问题,就是这些不新不旧的小区,现在问题比较多,我们作为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就是收集社区群众的呼声,然后协助他们解决问题。实在解决不了的,我们就备案,等待时日。”
万铠嘉苑是新建设的小区,对于这样的小区,社区就着力于提升它的功能:设置齐全的运动设备,严格的垃圾分类,提供充电桩……万铠嘉苑在社区人员及小区居民共同的打造维护下,成为了自治区级标准的优质示范小区。
工业街道主持打造的四栋社区大楼,各有特色:北大社区是民族团结示范社区;兴盛园是 格化治理示范社区;召北则以教育为主题,打造了辐射全旗及周边的科技馆及逃生体验馆;而石化社区则以康养为主,兼具文化特色,一走进大楼,就是扑面而来的文化氛围。
民间泥塑人邬飞龙一辈子都在自已家里鼓捣自己的泥塑艺术,在石化社区为他专门设置工作室,并把他的毕生收藏与作品都陈列到了社区大楼为他专门设计的展厅中,那些充满历史感的收藏与栩栩如生的泥塑作品不仅吸引了成年人,也“勾引”起了无数孩子的兴趣。邬飞龙专门拿出一大块时间来义务教学,一门古老的技艺在这个社区提供的平台悄无声息得到了传承……
这些社区大楼里的功能,都是社区居民共同享用、自由进出。相比于社区居民的“奢华享受”,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们的办公室能简则简,多数蜗居在“边边角角”。
“办公区域最小化,服务群众最大化,这就是我们工业街道人所追求的目标与行动指南。” 达拉特旗工业街道党工委书记贾军如是说。
成立于2005年的达拉特旗工业街道,辖区面积是3.4平方公里,辖区居民22139人。自成立以来,工业街道的领导干部们沉下心、扑下身,千方百计创新服务群众,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服务群众之路。
他们实施三方借力行动,实现辖区各领域党建资源联动共享:
一是借力旗直部门,促进政策项目融合。社区主动联系辖区机关单位,通过梳理资源清单、项目清单和需求清单,积极寻找“对接点”,借助政策优势助力为民服务。借助在职党员“双 到双服务”活动,按照“居民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的“三单制”服务模式,社区建设动能倍增,有效扭转了街道社区党组织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小马拉大车”的被动局面。
二是借力非公企业,提升区域整体活力。将12家非公企业纳入街道工商联合商会,为非公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供有效平台。近年来,辖区非公企业累计投入资金80余万元用于社区活动阵地改善、街巷硬化、小区绿化和帮扶救助等,为辖区居民群众营造了良好的安居环境。
三是借力社会组织,为民提供专业化服务。成立街道“益启爱”社会组织服务中心,通过发布服务需求、对接资源项目等形式,引进社会组织4家、购买服务项目5个,为居民提供助残帮困、为老服务、技能培训等专业化服务20余次。如石化社区“留守儿童家园”“助爱成长小课堂”,兴盛园社区“爱心理发”“魅力瑜珈”“书画驿站”等项目,受益人数近2000人,全面提高了服务群众的专业化水平。
服务群众需要精准化,可是,如何能做到精准呢?
工业街道党工委有办法。他们精心挑选,选聘103名老党员、老干部、“社区能人”等有责任心、参与度高、热心公益的居民成为 格信息员,让他们精准“嵌入群众内部”,这样,街道社区就能在第一时间知道群众所思所想所呼,同时也有效解决了基层工作力量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的问题。文章开头提到的老党员秦顺利,就是这103人中的一员。
“我们将居民需求作为一切工作出发点,推行‘八必访、五必到、五必 、三解决’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法,准确了解居民情况,精准提供多样化服务措施。今年以来,我们街道的工作人员已入户走访21167人(次),征集居民诉求436件,解决实际困难291件,真正让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有人办、马上办、能办好。”原北大社区书记王春燕说。
不忘初心,方能砥砺作为;践行使命,才能服务好群众。对于工业街道辖区居民们来说,工业街道党工委及各社区党组织,就是他们眼里能为他们提供称心服务的“红色光源”,能为他们点燃一盏又一盏“暖心的灯”。(翟冬梅)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