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王玉(国家海洋博物馆筹建办公室)
长期以来,海洋科学考察船一直是人类认知海洋的重要手段之一。实验6 号的到来将对于揭示南海岛礁的地质稳态与生态安全机制、认识莫克兰海沟的结构与成因机制、揭示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地震频发的机制等重大课题发挥重要作用。
看我萌萌的“小鼻子”
球鼻艏可以让船舶在水中航行时减少阻力
我们通常看到海里行驶的船舶是它的水上部分,其实对于船舶设计而言它的水下结构,即“线型”才是更为关键的部分。接触水的地方有个萌萌的鼻状突出结构,叫作球鼻艏。因为船舶在水中航行的时候会遭遇激起的水波带来的兴波阻力,该阻力会明显降低船舶的运行速率,而通过球鼻艏的设计可以使船体和艏部分别形成的波峰和波谷抵消,从而减少阻力。
我有“强心脏”
推进电机和螺旋桨位于水中,转向齿轮位于船内,这种推进器称为吊舱推进器。吊舱通过支架悬挂于船体下面,内置电机直接驱动螺旋桨运转提供动力。由于吊舱推进器可以进行360°回转,可以向各个方向推进,所以采用吊舱推进器的船舶可以省去舵和尾鳍,单纯通过旋转吊舱方向就能灵活调整船只的航向。此外,由于推进装置在水中,因此对于舱室噪声影响较小,易于满足水下噪声要求,船员们终于可以睡个好觉,再也不用担心失眠的问题了。
我很“国际范”
全海深多波束测深系统示意图
全海深多波束测深系统绘制的海底地形图
我配置了国际上最先进的全海深多波束测深系统,它就像一台像素极高的单反照相机,所到之处对周围环境一览无余,精准绘制海底地形地貌图。同时,我还配置了由国内自主研发最大下潜作业深度为7000米的缆控水下机器人,它不仅可以水下拍拍拍,还可以采集深海的样品。有了它们的助力,我可以轻松实现对11000米海底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探测和综合海洋环境立体探测。
我是“多面手”
作为国内首艘以地球物理勘探、地震采集和处理为主的现代化科考船。与同类综合科考船相比,我突出了地球物理调查能力;与地球物理专业调查船相比,我又强化了多学科综合科考功能,可谓是八面玲珑。
实验6号填补了中国中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的空白,未来,它将用于对南海深远海大洋的探测和研究,同时联合“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海洋联合调查,真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