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被迫在家办公了一周。平时,我常常以“工作忙”为借口,远离家务劳动,扔垃圾这件事通常都是老人或者媳妇去做。但这一周,我也借着扔垃圾的幌子,下楼躲个清静。坐在小区的休息椅上,看着来来往往、戴着口罩的人,多半都是奔着扔垃圾来的。虽然垃圾桶旁边已经堆砌上了,但是大家依旧“闭着眼睛”扔。天气也越来越热,一些酸臭味隔着屏幕仿佛都能闻到。尽管每个垃圾桶上写着垃圾分类的类型,但大家似乎已经没有了执行的心气。只有一些老人,不分时间节点地来回逛逛,在垃圾桶里找一找“宝藏”——纸壳、瓶子等废旧物件。如果不是废品回收的“蝇头小利”勾着,恐怕垃圾分类的“最后倔强”都不复存在了?
如火如荼的垃圾分类与板块概念
大家还记得,上一次号召并强制居民“垃圾分类”,又因鱼骨头到底是干垃圾还是湿垃圾冲上热搜等,是什么时候?我想很多人都觉得是很遥远的事情了,但是互联 有记忆。上一次“是什么垃圾”之争是在2019年6月。而上海从当年7月1日起步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并对垃圾投放作了两条规定:只有7:00-9:00以及16:00-18:00才能倒垃圾;垃圾必须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四类,违者罚款50-200元。
上海颁布强制令后,全国各地都纷纷效仿,其中我所在北京,也跟进了自己一套分类逻辑。垃圾经济有多火?我们看看A股市场就知道,市场还单独开辟了一个概念板块!
图片取自九方智投交易软件
根据月线图显示,第一根阴线正好是2019年6月,此后整个概念板块不断扩容(扩容即新增此概念的股票数量增加),整个板块虽然呈现上涨格局,但是在近半年时间里已经大幅下挫。虽然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资本市场与垃圾分类点,但是同样一件事情关注度低了,下行趋势却出奇一致!2019年6月,距离现在刚好过去了三年。三年过去了,扪心自问,你现在扔垃圾还坚持分类吗?
垃圾分类不该被忘,居民应提高觉悟
为什么说要垃圾分类?很多人打心底里还是抗拒的。从物理学上说,熵增是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熵值越大,代表事物越无序。垃圾分类,就是将本来无序的东西归类,即熵减。比如,收拾家务这件事就是熵减。因此,男人们这下应该明白你的媳妇做家务有多辛苦了吧!但是,如果家里不收拾,越来越乱,人们的生活就很乱、很累,看什么都糟心。同理,如果垃圾不分类,一股脑地倒在一起,地球环境受不了、人也受不了。
小学课本里就讲过,一粒纽扣电池可污染60万升水,等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一节废旧1号电池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丧失农用价值。而我们现代生活,废弃的最多就是电池。
而且我们人口众多、城镇化扩张极速,人口素质水平没有跟上来。我们面临的“垃圾围城”的问题已经十分严重!目前中国有三分之二的城市面临“垃圾围城”的窘境,而垃圾分类可使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减少三分之二。
垃圾分类好多很多,一是减少占地,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垃圾分类,去掉可以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近两年,大家也发现在纸吸管和可降解塑料制品普及,这也为垃圾分类降低不少负担。
二是减少污染,目前我国的垃圾处理多采用卫生填埋甚至简易填埋的方式,占用上万亩土地;并且虫蝇乱飞,污水四溢,臭气熏天,严重污染环境,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如果抖音里,我们经常刷到海龟头卡到塑料瓶里、成群的鱼类因废水翻肚皮!
三是垃圾回收、变废为宝,生活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应珍惜这个小本大利的资源。正如前面提到的一些老人捡瓶子、捡纸箱子,再到回收站兑换零钱,贴补贴补生活开支。但是疫情之下,我并不建议老人这么做。前几天海淀区有一家六口因此成为“小阳人”,再者,老年人抵抗力较低,长期围着垃圾桶转,对身体不好。呼吁老有所养,完善我们的养老制度。
四是转化为能源,垃圾中的其他物质也能转化为资源,消费环节产生的垃圾如果及时进行分类,回收再利用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最好途径。有不少地方都有垃圾发电的做法,既保护了环境,又输出了人们需要电力保障。
最后,我想发起一个投票调研,看看大家有多少人坚持垃圾分类?希望大家能踊跃参与,后续的数据分析会在微头条进行更新!
您还在坚持垃圾分类吗?单选依然坚持垃圾分类,保护生态环境27偶尔会分类,但不是天天坚持21会把有害垃圾分类,其他不分类16从不分类,一股脑扔进去3498 人参与 投票已结束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