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时代,何以为家?

沉思录 No.4

很幸运,我们能生活在这个时代,免于战争饥饿的恐惧。很不幸,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丛林里,找不到一个安静栖身家园。

摄影:傅岳

过完年后,从乡下返回城市的那天,苏州下起了鹅毛大雪。女儿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雪,兴奋地跟我说想去打雪仗。在这个人满为患的学区房里,很多孩子都期盼着下雪,几个顽皮的孩子早就偷偷下楼在雪地撒欢,但是南方的雪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没过半天,雪已化成水,满身湿漉漉的孩子们,试图将最后的雪带回家,却不料把电梯里折腾成了水漫金山。

回想儿时,农村的广袤天地,要比现在高楼大厦寒冷许多。十岁的我已经能在结冰的河面滑冰,那时我们穿着三四件毛衣一件大棉袄才能出门,依旧会冻得手指冰冷,耳朵通红,却只有过年才能买一次新衣一双新鞋。

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生活。我所怀念的农村生活已经远去,我们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地进行自我改造。当我们站在喧嚣的城市高楼回味农村的恬静时,亦或是产生一种新的乡愁,虽然如今的农村面貌已今非昔比,但永远阻断不了人们对田园生活的心驰神往。

吵闹是这个时代的缩影,噪音是城市的标签。我们来到城市,为了生计,为了子女教育,为了打拼实现出人头地,可是这些都不是舒服的事,城市不是养老的归宿,不是度假的圣地,不是安静的家园。你将会在这里见到拥挤的公交地铁,拥堵的城市环线,每日奔波加班加点的年轻人,和更多的社交矛盾,吵闹、冲突与信任崩塌。

2020年,中国有18座城市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规模,在这18座城市,生活着近3亿人口,而美国2020年总人口是3.3亿。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大城市,是多么繁忙拥挤。即便如此,这些城市依旧是未来人们最向往的地方。

图: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

因为停车困难,我已有半年没有开车上班,自从通勤依赖地铁,就彻底告别了路怒症,但是早晚高峰的地铁,人满为患的时候,我需要尽力锻炼自己的平衡感和耐力。往往人越多的车厢,越会爆发一些纠纷与争吵,都是可怜的人儿,却总要把最不堪的一面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似乎没有占到便宜就是输了。我甚至开始羡慕那些住在首末站的同事,至少可以选择一个僻静的角落戴着耳机悠哉地享受一个元气满满的清晨。

我们还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吗?现在当你身处一个吵闹的环境,已经不是你能不能选择另外一个安静的环境,而是你应不应该放弃安静。当你开车堵在高架上,路怒症患者开始疯狂按喇叭,你最多只能在买车的时候选择一辆隔音系数很高的车,而你根本远离不了这位疯狂的司机。当你遇到一位屡教不改的吵闹邻居,在你的天花板制造密集噪音的时候,你用尽所有维权都无效,不能立刻搬走,只能放弃安静,用以牙还牙的方式,让噪音与噪音作战。

头顶一米以上是别人的房间,脚下十几公分就是他人的卧室,在物理空间上,城市中的我们与自己家人的距离都不及与楼上楼下邻居的距离近。但是很多人初来乍到,却是百无禁忌的,地板能踩多大力就踩多大力,孩子能不管则不管,美其名曰培养独立性。自己在家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今晚喝醉回家想砸几个杯子就砸几个,明天夫妻吵架把桌椅给掀翻了,后天孩子在家跳绳锻炼还得一起陪着蹦。多么无拘无束的原始生活啊,这跟大自然的畜生有什么区别呢?一切随心所欲,像个畜生一样的活着,不需要考虑他人的感受,开心留给自己,痛苦抛给他人,代代相传吗?

也许有人会说我是在抨击城市化,开历史倒车。我真希望我能抨击城市化,而我又算是个什么呢?何德何能可以与城市化对抗?真正在开历史倒车的是难道不是那些已经在城市生活的畜生们吗?甲午战争前夕,清政府把原该用于军费的开支全都拨给了马上要过六十大寿的慈禧,老佛爷为此还骂骂咧咧指责底下的官员没有操办好。而此时我们的敌人小日本国,明治天皇宣布每年从自己皇室预算中拿出30万日元用于建造军舰,甲午战争中军国主义的日本亡大清是必然。什么是落后?落后的本质是人之思想落后,是脱离现实问题的自私自满,是固步自封不求上进的无赖行径,是身体在城市生活,心却还停留在原始社会的野蛮与无知。

军国主义的日本,屡犯我中华,一小部分国人开始自醒,寻找救国之路,革命道路上才有了谭嗣同、康广仁等戊戌六君子;才有了喻培伦、林觉民等为革命牺牲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才有慷慨就义的女豪杰秋瑾,才有了数十万人牺牲换来的辛亥革命胜利,才有了鲁迅先生的划时代巨作《狂人日记》,那时一个鲜血与号角的时代,为唤醒愚昧的国人,爱国者们不惜以牺牲生命来与落后思想对抗,如今我们难道要忘记这些历史了吗?

而我恰恰是无限热爱座城市的,才会于此说这些与主流价值观离经叛道的话。工业化进程,城市化发展,是历史前进的洪流,是马克思主义的践行,是我们已经走上并且没法下车的单程线。因为热爱城市,才希望众人也一样热爱它,可以为此热爱而约束自己,不再像野兽一般侵犯他人;可以拥有与城市文明相匹配的高等人格;可以长出避免纷争的自觉心与同理心。

真正安静的家园,是人们共同遵守文明秩序,营造一个稳定祥和的大环境,在这个大环境中,我们彼此互不影响,又可以相互信任。如今看来,这竟然像乌托邦一样,但如果这一切是空想,我们又为何要来到这里呢?如果城市高楼住宅,将来一定是破败的贫民窟,我们又为何来到这里呢?如果人与人之间,只有戾气,而不再有诚信与尊重,那我们又为何来到这里呢?

你若相信有光,它便一定有。你若已经不再渴望有光,便是无尽的黑暗。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

(0)
上一篇 2022年2月6日
下一篇 2022年2月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