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区:年底前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

打开手机扫一扫,选择可回收物类别,对应的垃圾箱门自动打开,投入垃圾后,系统按规则结算积分到个人账号,积分可提现或兑换礼品。如今,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已走进明泰城小区(下称“明泰城”)等江门高新区(江海区)首批垃圾分类示范点。

明泰城小区垃圾分类投放亭。

高质量打造示范点投入使用,创意打卡、快闪登陆儿童公园,社区推出线上学习坊,学校开展主题班会、 课……今年,高新区(江海区)动作频繁,并计划年底前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其垃圾分类工作大有“弯道超车”的势头。

既要做好“指间”的垃圾分类,也要提升“心间”的文明素质。除了明确七大重点场所和示范创建单位,该区还针对垃圾分类各个环节制定《高新区(江海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入户宣传指引》《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居住小区"撤桶并点"指引》等“七个指引”,引导群众自觉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

新面貌

首批示范点建成

明泰城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因操作智能、有偿回收而备受居民青睐。该小区新建的4个垃圾分类投放亭更是设计美观兼具功能实用——风格标识统一,灰绿色彩搭配,照明设备、遮阳雨棚、下水地漏等配套齐全。亭内设有一个大号的厨余垃圾桶和两个标准规格其他垃圾桶,居民投放垃圾后可在旁边的洗漱台及时洗手清洁。

厨余垃圾投放桶旁边设有洗手盆。

“投放亭的质量外观和使用体验能直接影响居民的投放意愿,这个设计配套方案被修改了十几遍后,才最终成为全区投放亭的建设参照标准。” 江海区江南街道城市监督管理站站长吴明卫说。

明泰城小区还设有户外垃圾分类科普基地,小区草坪上卡通宣传牌就是户外基地元素之一。

示范点先试行实践,后续推进有章可循。高新区(江海区)建设垃圾分类投放亭的目标数量约为912个,将覆盖所有重点公共场所、村(社区)。目前已选定26个社区、10个美丽乡村、7个重点场所创建一批符合“高新标准”的示范点。“明泰城的垃圾分类投放亭是由江南街道办事处主导打造建设的示范点,其他物业小区可以此为参照标准进行建设,对此街道将予以一定的资金补助。”吴明卫介绍,江南街道已落实垃圾分类专项工作资金,用于支持投放亭建设。

江南街道召开物管小区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

据统计,高新区(江海区)人口约28万,现有桶点约1800个,“撤桶并点”后投放点该如何“落子”?

江海区城管局副局长廖孝忠表示,便民利民是选址的首要原则,参照《广东省重点场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指引》,每150至200户设置一个投放点,点的服务半径为100至150米。目前,该区已完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选址共912个,包含26个社区,36个行政村。其中外海街道225个,礼乐街道345个,江南街道有329个、其他垃圾产生源13个。

“江海区6月份要完成居住小区生活垃圾分类选点和分类亭的建设;10月1日前完成公共机构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选点和建设。” 廖孝忠表示,该区将在完善示范点创建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全域全面推进垃圾四分类工作。

新时尚

宣传进社区景区

垃圾分类如何“拎得清”?廖孝忠认为,提升群众知晓率才能提升投放准确率。对此,高新区(江海区)设定了目标:在启动阶段达到65%群众知晓率,达标阶段达到80%的群众知晓率,在示范阶段达到全民100%知晓。

借鉴疫情防控的做法,垃圾分类夯实基层宣传。除利用村居主要场所、各类电子屏、宣传栏、楼梯口、电梯间、小广播等进行宣传外,线上线下的学习宣传活动也安全有序开展。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黄绍侦 摄

4月19日,江门市垃圾分类办和江海区垃圾分类办联合行动,在市儿童公园用创意打卡、卡通快闪等新潮的方式宣传垃圾分类。市民打卡拍照,以朋友圈为载体“云”传播垃圾分类理念,营造出垃圾分类浓厚氛围。“虽然平时也会教孩子一些垃圾分类的知识,但这个更好玩,小朋友看一下自然就记住了。”市民杨女士认为,卡通主题的活动或宣传片更有助于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

卡通快闪等新潮方式宣传垃圾分类。黄绍侦 摄

紧接着,4月20日,江海区江南街道妇联“垃圾分类,巾帼先行”线上学习坊活动启动。仁美社区和正南社区近百名居民参与了首场活动,参与者可线上学习垃圾分类科普知识并进行小测试,还能通过图片或视频分享进行有奖互动。“很多人分享了测试成绩满分的截图,还有人马上自制厨余垃圾箱教孩子分类。”江海区江南街道妇联副主席赵卫斌表示,妇女儿童群体是垃圾分类的重点宣传对象,江南街道妇联将联合分类办在其余11个社区开展线上学习坊活动,以社区骨干带动居民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垃圾分类,巾帼先行”线上学习坊的小测试。

居民踊跃参与线上学习坊的有奖活动。黄绍侦 摄

垃圾分类,人人都是受益者,也是行动者。为了动员更多群众参与其中,高新区(江海区)向居民发送了《生活垃圾分类指南》《致居民的一封信》等宣传资料;打造建立江海区垃圾分类培训基地,用于区内开展垃圾分类交流、督导员培训以及各类志愿者实践活动;各街道选派人员分赴上海、深圳等地参加垃圾分类跟班学习。

高新区(江海区)不少妇女儿童之家的政务一体机新增了垃圾分类模块。

垃圾分类,党建引领,你我可为。接下来,高新区(江海区)将落实“星火计划”,通过市、区两级培训平台,培养“党员+环卫+义工”志愿讲师;建立区、街、村三级垃圾分类培训教育制度,加强对垃圾分类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志愿人员、督导人员等的专业专项培训。据悉,督导员即将在首批示范点、村(社区)集中上岗,每天早晚7时至9时,在垃圾分类亭帮助居民们做好垃圾分类。

新校风

环保教育进校园

“没想到纸皮箱也能成为炙手可热的东西。”近日,江门市江海区天鹅湾小学利用“天鹅云”智慧校园平台开展“垃圾分类——争当环保小天鹅”活动。学生每天可在平台的习惯养成打卡处进行“垃圾分类”打卡。学校每周评选能坚持打卡一周的学生并奖励积分,开学后学生可凭积分兑换礼物。赵卫斌笑言,自己有位同事的孩子就读于该校,为了帮助孩子完成打卡,到处寻找纸皮箱制作垃圾分类箱。

天鹅湾小学学生在家用纸皮箱制作四分类垃圾箱。

垃圾分类不可一蹴而就,环保教育贵在久久为功。天鹅湾小学在江海区率先进行垃圾分类环保教育探索,该校利用“云”平台,并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微课视频、互动情景、拍手歌、知识竞赛、游戏巩固等形式的垃圾分类主题班会活动,让垃圾分类标准、投放要求、回收方法等知识像科学一样普及。

此外,天鹅湾小学还上门与将江南街道的社区沟通,获得社区的闭环环节支持,共同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该校教师定期召开线上视频会议,布置具体任务,确保垃圾分类环保教育有效开展。

江南街道教育系统“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在天鹅湾小学举行。

近日,江南街道教育系统“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在天鹅湾小学举行。“辖区内的2所中学、6所小学、12所幼儿园负责人参与了会议,我们还向校方提供宣传单张及200多个办公分类垃圾桶。” 吴明卫透露,师生复课返校后,每人将收到一份垃圾分类宣传资料。

【撰文】黄绍侦 张婧媛 戴惠甜

【图片】江南街道(除署名外)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

(0)
上一篇 2020年5月1日
下一篇 2020年5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