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洋环境的一些研究

海洋温度上升1.2℃,南极最大的冰川将融化

松岛冰川是一个快速消融的冰川区域,其流失的面积约为英国面积的三分之二。该冰川比南极洲其他任何冰川流失的冰山都要多,因此特别值得关注。

一项发表于《冰冻圈》的研究认为,南极最大、移动速度最快的松岛冰川可能会越过临界点,发生不可逆退缩,这将对海平面高度产生重要影响。科学家根据开发的冰流模型,发现松岛冰川退缩至少有3个临界点。当海洋温度上升1.2℃,将会使其到达最后一个关键临界点,而松岛冰川或将会发生永久不可逆转的退缩。随着环极深水区的变暖和向上移动,以及冰川相邻的阿蒙森海的风型变化,松岛冰川可能会暴露在更温暖的水域中,使该临界点的到来成为可能。

这一结果或会进一步引发整个南极西部冰原的崩溃,使全球海平面上升3米以上。

研究发现海草可以逆转海洋酸化时钟

当提到海草,大家可能会想到的是场景是当沿着海岸线走时黏糊糊的草触碰到自己的脚。但仔细观察这些水下草地就会发现一个令人惊喜的、活跃的、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海龟、蝙蝠魟、豹鲨、鱼类、斑海豹、海马、五颜六色的海蛞蝓,这些生物都来到海草生态系统中寻找食物和栖息地。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发表了一篇关于海草如何缓冲海洋酸化的论文,该研究覆盖了加州海岸7片海草草地,时间跨度6年,是迄今为止展开的最广泛研究。研究指出,这些默默无闻的生态系统可以在较长时间内缓解强酸环境–即使是在没有光合作用的夜晚。

研究发现,草类可以减少当地30%的酸度。这项研究对水产养殖管理、减缓气候变化以及保护和恢复工作具有意义。海洋酸化正在加剧,海草生态系统正在衰退,随着地球上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水的pH值平衡被改变,可以直接阻碍牡蛎、鲍鱼和螃蟹等物种贝壳的形成。

海洋哺乳动物正处于关键的十字路口 25%的物种面临灭绝危险

研究人员说,海洋的哺乳动物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有些面临灭绝的危险,而有些则有复苏的迹象。

在对全球126种海洋哺乳动物——包括鲸、海豚、海豹、海狮、海牛、儒艮、海獭和北极熊的状况进行的详细审查中,科学家们发现,渔业意外捕获(副渔获物)、气候变化和污染是导致物种减少的主要原因。

这些物种中的四分之一现在被归类为濒临灭绝的物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中的脆弱、濒危或极度濒危),其中濒临灭绝的江豚和极度濒危的北大西洋露脊鲸的危险性最大。保护工作使其他物种得以恢复,包括北象海豹、座头鲸和瓜达卢佩毛皮海豹。

研究人员表示,在IUCN红色名录中,21%的海洋哺乳动物物种被列为 “数据不足”——这意味着没有足够的知识来评估它们的保护状况。这种知识的缺乏使得我们很难确定哪些物种需要保护,以及应该采取什么行动来拯救它们。为了延续保护的成功并扭转高危物种的下降趋势,我们需要了解它们所面临的威胁,以及可以帮助它们的保护措施。

夏季使上层海洋分层加剧且增加混合层深度

海洋表层混合层对气候和生态系统都有重要影响,但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时代人们对混合层的变化并不了解。

一项研究使用海洋观测数据展示1970至2018年间,混合层底部密度对比有所增加且自身变得更深,混合层的分层和加深与表层变暖和高纬度表层淡化相关的稳定性增加有关,同时伴随着风驱动的上层海洋湍流的加强。

这些发现与之前研究的结论有所不同,需要我们重新思考海洋基础生产活动变化的驱动因素。

随着海洋变暖,海洋物种逃离赤道

根据发表在《PNAS》上的一项新研究,赤道可能已经太热了,一些海洋物种无法生存。根据对48661种海洋物种的研究,海洋生物多样性正在通过随着海洋升温而离开赤道来应对全球变暖的温度。赤道周围的区域被认为是稳定和理想的生命区域,因为那里发现的物种密度很高。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虽然早期的研究预测了这种影响,但这是第一次在全球范围内和整个海洋物种之间量化这种影响的研究。

这项研究发现,在50年代以来,虽然在冰架周围物种多样性正在减少,但在次冰架周围的物种多样性却在增加。在所有研究的48661种物种中,这一点都是如此,其中包括海床、开阔水域、鱼类、软体动物和甲壳类物种。

这表明,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影响了各种物种的海洋生物多样性。

北极熊难以改变饮食习惯,更易灭绝

近日,在一项发表于《全球变化生物学》的新研究中,科学家分析了阿拉斯加北极熊头骨中牙齿表面的磨损情况,追踪到其数百年甚至数千年前的饮食行为。

研究表明,在过去,北极熊更倾向于选择吃软食,如富含能量的鲸脂。即使在北极变暖的前期,北极熊也一直保持着以软脂肪和肉为主的高度专业化饮食,基本没有改变饮食习惯。

在全球变暖过程中,灰熊很好地适应了吃植物块茎之类的硬食物,气候变暖导致的地形变化也意味着灰熊可以冒险到更远的北方去,与北极熊争夺食物,这极不利于北极熊的生存。科学家预计到2050年,北极熊数量将减少30%。

未来两天近海预

预计明天,

渤海有0.6到1.2米的轻浪;

黄海有1.3到2米的中浪区;

东海、钓鱼岛附近海域、台湾以东洋面有1.8到2.5米的中浪到大浪区;

台湾海峡有1到1.8米的轻浪到中浪;

南海东北部、巴士海峡有1.3到2米的中浪区;

南海西北部、中部有0.8到1.5米的轻浪到中浪;

南海南部、北部湾有0.6到1.2米的轻浪。

预计后天,

东海、钓鱼岛附近海域、台湾以东洋面的大浪区维持并扩展至台湾海峡,浪高1.8到2.5米。

4月12~16日西北太平洋海浪数值预 动图

明日滨海出行提示

01 沿岸海域海况

预计明天,

大连、舟山、平潭海域有中浪,我国其他主要沿岸海域都是轻浪,都适宜开展滨海休闲观光活动;

青岛、连云港海域海面的轻雾对海上视程有影响,舟山海域受小阵雨影响,建议出行备好雨具。

我国主要沿岸海域包含:

Ⅰ大连;Ⅱ天津;Ⅲ青岛;Ⅳ连云港;Ⅴ上海;Ⅵ舟山;Ⅶ平潭;Ⅷ厦门;Ⅸ深圳;Ⅹ北海;Ⅺ海口;Ⅻ三亚。

02 主要航线海况

预计明天,

大连至烟台、上海至普陀山航线海面有中浪,乘船舒适度为二级;

我国其他主要旅游航线海况极佳,都非常适宜乘船出行。

我国主要旅行航线包含:

①大连-烟台;②上海-普陀山;③海口-北海;④厦门-金门;⑤深圳-珠海;⑥海口-海安;⑦三亚-西沙北礁航线。

乘船舒适度分为五级:

一级:海面状况极佳,非常适宜乘船旅行;

二级:海面状况优良,适宜乘船旅行;

三级:海面状况良好,较适宜乘船旅行;

四级:海面状况较差,基本适宜乘船旅行;

五级:涌浪偏大,不适宜乘船旅行。

03 美丽海岛海域海况

预计明天,

长山群岛、嵊泗列岛、东极岛附近海域有1.8~1.9米的中浪,刘公岛、岱山岛、普陀山、大陈岛、玉环岛、洞头岛、南麂岛、嵛山岛、平潭岛、钓鱼岛、永兴岛附近海域有1.3~1.7米的中浪,这些海岛较适宜乘船出行;

我国其他各美丽海岛附近海域都是轻浪,海况不错,非常适宜乘船出行和海岛游玩。

美丽海岛是指以下的35个海岛:

觉华岛、长山群岛、菩提岛、长岛、刘公岛、灵山岛、秦山岛、连岛、崇明岛、嵊泗列岛、岱山岛、东极岛、普陀山、大陈岛、玉环岛、洞头岛、南麂岛、嵛山岛、三都岛、平潭岛、湄洲岛、东山岛、钓鱼岛、南澳岛、万山群岛、川山群岛、海陵岛、南三岛、东海岛、涠洲岛、分界洲岛、蜈支洲岛、永兴岛、黄岩岛、永暑礁。

(上图中的照片来自 络)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

(0)
上一篇 2021年4月6日
下一篇 2021年4月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