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翠娥:坚持推动垃圾分类8年的环保服装设计者

刘翠娥

丰台区环保达人,南庭新苑南区社区志愿者,社区环保走秀队队长,2019年度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达人。

身边随处可见的垃圾

您知道它们的归宿吗?

在丰台区南苑乡南庭新苑南区

垃圾分类志愿者刘翠娥的眼里

这些都不是垃圾

全是宝藏

2013年至今

刘翠娥已参与了

8年的社区垃圾分类工作

在做志愿者的同时

她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了

一件件漂亮的环保服饰

并在社区组建了一支环保走秀队

在北京多处进行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今天

让我们一起看看她的故事

先来看一段视频~



“我们的环保服装上 纸啦”


“世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的资源。”当你走进刘翠娥的工作间,能深刻体会到这句话。

在这间面积不大的工作间里,放置着各种塑料袋、纸盒、纸杯、环保袋等可回收物,在墙边的柜子里,还有废弃的旧床单、被套、婚纱、布袋等,刘翠娥如数家珍般仔细讲解每一样物品的来历,这一屋子的“宝贝”,都是她这几年里一点点收集而来的。工作室的角落里,还有一台缝纫机,刘翠娥正在一块废弃的条幅上砸线,她已经构思好了新裙子的款式。

设计制作环保服装

今年56岁的刘翠娥在退休之前从事定制服装的工作,街坊邻居都知道她的好手艺。2013年,北京园博园开幕之际,居委会书记提出,希望她用环保材料制作几套北京十六景主题的服装,在街道宣传园博园时使用。

接到任务后,刘翠娥四处收集可以利用的材料,加班加点做衣服,用一周的时间赶制出了9套精美的服饰。

“当时有一套衣服用纸做的,来回折叠,手都‘秃噜皮’了!”刘翠娥笑着说,虽然辛苦,但效果很好,居民穿着自己制作的服装在街道走秀,吸引了很多人围观,“第二天还有街坊拿 纸来给我看,说我们的环保服装上 纸啦。”

从那时起,南庭新苑社区的环保走秀队正式成立了。如今,刘翠娥每年都要制作约几套服装,走秀队的足迹遍布丰台、西城、通州、昌平、延庆等区。

“都是街坊邻居的,翻垃圾多寒碜”

热爱环保的刘翠娥,在多年前就已关注垃圾分类。她清楚记得,2013年第一次参观朝阳区一家垃圾处理厂时的震撼,“那里像公园一样,环境特别好,跟我想象中的垃圾场完全不一样。如果有机会,我也希望为垃圾分类处理贡献一份力量。”

没过多久,社区开始推进垃圾分类示范工作,一共需要5名志愿者,刘翠娥做垃圾分类志愿者的心愿成真了。

刘翠娥满心欢喜地把消息告诉环保走秀队的队员们,希望大家一起参与,没想到大家的积极性并不高,“都是街坊邻居的,我去翻垃圾,多寒碜啊。”“垃圾桶太脏了,不想每天弄垃圾。”队员们犯起嘀咕。


“大家的顾虑我都理解,如果你们不愿意,我自己一个人去做志愿者也可以。”

看到刘翠娥每天为垃圾分类这项公益事业忙前忙后,队员们也坐不住了,决定一起参加,几个人倒班上岗。

“垃圾这么脏,您得病怎么办?”

“您身体那么不好,垃圾这么脏,得病怎么办?”听到刘翠娥做垃圾分类志愿者的消息,家里的子女表示反对。

为了让子女安心工作,刘翠娥表面答应不再做志愿者,趁着家人不在,她又偷偷做了起来。

经过几个月的“游击战”,孩子们和刘翠娥大吵了一架,“您不差吃、不差喝,为什么要弄这些垃圾?”刘翠娥对他们说,垃圾分类是很有意义的事,自己答应了社区,又鼓动了走秀队的队员们一起做,中途退出是不合情理的。

最终,刘翠娥的坚持打动了家人,孩子们全力支持她做志愿者、做环保服装。这几年,一家人坚持进行垃圾分类,回到小家中的子女们,也做到不分类不出门。


辛苦和委屈都值得

做了8年的垃圾分类志愿者,说起以前不被理解、遇到诸多困难时,刘翠娥的眼圈红了。今年,《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之后,她觉得这些年的辛苦和委屈都值得了。

“现在我们社区志愿者队伍壮大到上百人,工作忙无法加入的居民,会把垃圾分得特别好,从侧面支持我们的工作。”

8年来,刘翠娥深切感受到垃圾分类是影响一代人的好事,需要一点点改变,她说,几十年来,自己见证了垃圾回收方式的一步步变化,从最初垃圾倒在地上等人来收,到楼房的垃圾滑道,再到正规的垃圾桶,社会在慢慢改变。

刘翠娥表示,垃圾分类是一个习惯养成的过程,“我坚持做了8年的志愿者,看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转变,相信过不了多久,大家都能做好垃圾分类。”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

(0)
上一篇 2020年10月5日
下一篇 2020年10月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