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回顾
大西洋洋流变弱将导致气候加速变暖
中美研究人员发现,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对抑制全球气候变暖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其速度放慢可能导致今后几十年里气温加速上升。
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又称墨西哥湾流,是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表层的温暖海水从赤道附近运往高纬度地区,并将较冷的海水从深海运回赤道地区。古气候研究显示,该洋流减弱往往导致北半球急剧变冷,但中国海洋大学和美国华盛顿大学联合进行的新研究发现,在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的情况下,这一规律并不适用。
研究人员最近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综合多方面数据分析了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的变化,发现当前该洋流的主要作用不再是将海洋表层热量输送到北半球,而是将热量输送到深海中储存起来,对地表气候变暖起到缓冲作用。
分析显示,该洋流可能有一个强弱交替的自然周期,跨度约60年到70年,近年来洋流减弱属于周期性变化的一部分,并不是全球变暖导致的,但它会影响变暖速度。
研究发现,1975年至1998年,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处于较弱阶段,北半球气候不但没有变冷,反而加速变暖。随后几年洋流速度加快,储存了全球约一半的剩余热量,使气候变暖速度放缓。自2004年以来该洋流再次减弱,储热功能下降。
研究人员说,数据显示这一轮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减弱已接近尾声,但将在较弱水平上维持一段时间,使今后几十年地球气温加速上升。(2018年07月19日)
工行获评最具社会责任金融机构
工商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工行一贯积极倡导企业持续发展与践行社会责任的良性循环,严守风险底线和安全防线,在服务实体经济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中追求经济、环境、社会的综合价值最大化,为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进步及民生改善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践行绿色金融方面,工行秉承“绿色发展”和“绿色金融”理念,通过信贷结构的绿色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实现绿色发展。2017年成功发行首笔“一带一路”绿色债券,绿色债券承销总规模居境内银行同业第一。在对上证180公司进行绿色评级的基础上,研究推出“工银ESG绿色指数”,为国内同业首创。
在发展普惠金融方面,工行于2017年组建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积极在支持小微、“三农”和“双创”等领域展现大行担当。目前,工行不仅在一级分行层面全部设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还在贴近小微企业的地级市和县域广泛设立小微金融业务中心,组建小微信贷专家队伍,推行集约化运营、专业化分工,实现了小微金融业务的“一站式”处理,显著提高了审批服务效率和风险控制水平。同时,着力解决“三农”领域金融服务短板和薄弱环节,积极探索金融惠农新模式,2017年累计发放新农村建设领域贷款172亿元。
在精准扶贫方面,工行精准对接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民生工程的服务需求,不断加大金融支持和精准帮扶力度。坚持教育扶贫、卫生扶贫、金融扶贫和产业扶贫相结合,帮助贫困人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积极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国有大行应有作用。截至2017年末,工行各项扶贫贷款余额合计1270亿元,同比增加340亿元。(2018年07月18日)
中广核欧洲能源公司收购欧洲最大单体陆上风电场
中国广核集团(简称中广核)下属中广核欧洲能源公司17日在法国巴黎宣布与麦格理集团和通用电气公司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正式完成对欧洲最大单体陆上风电场——瑞典北极风电项目75%股权收购。
据介绍,项目位于瑞典皮特奥市,计划安装179台单机容量3.63兆瓦的GE风机,预计2019年年底前完成安装并运营,总装机容量为65万千瓦,是欧洲目前最大的单体陆上风电场。该项目可以满足40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75万吨。
陆玮说,这次并购使中广核欧洲能源公司得以进入北欧市场,对深耕欧洲市场具有深远意义。
中广核欧洲能源公司是中广核于2014年在法国巴黎成立的全资控股子公司,主要从事欧洲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并购、开发建设、运营维护以及资产管理等业务。(2018年07月18日)
工行绿色债券在伦交所正式发行
中国工商银行伦敦分行16日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举行敲钟仪式,正式发行15.8亿美元等值双币种多段绿色债券。
本次债券分为两个币种,包括3年期和5年期浮动利率美元债各5亿美元,3年期浮动利率欧元债5亿欧元。
伦交所首席执行官尼基尔·拉蒂表示,本次发行的绿色债券是伦交所有史以来发行的规模最大的绿色债券,具有里程碑意义,是不断扩大的英中两国金融合作的缩影。
英国财政部经济次官约翰·格伦表示,本次发行的绿色债券是去年中英经济财金对话的成果之一,英国希望与中国加深金融合作。
据工行伦敦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债券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支持“一带一路”沿线清洁交通、陆上可再生能源和海上风能等绿色项目。(2018年07月17日)
地方动态
常州一工业园填埋化工废料被举 相关嫌疑人已刑事拘留审查
11日,有群众在金坛当地 络论坛实名举 称,2010年,江苏天容集团将其旗下位于昆山的江苏绿利来股份有限公司数千吨化工废料运至金坛水北工业园(现为金东工业园)非法掩埋。金坛区环保局进行调查,经举 人现场指认,初步判定疑似填埋地点位于金东工业园常州市华舜印染有限公司厂区东北侧水泥地面下方。
17日,金坛区环保局派员赴苏州调查2010年绿利来公司倾倒废物案件查处情况。经查证,2010年6月29日,绿利来公司未经许可擅自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近300吨水处理污泥,转移至金坛金东工业园实施倾倒。苏州市环保局对此违法行为实施了行政处罚。
金坛区政府新闻办相关负责人称,目前初步确认,挖出的污染物为2010年绿利来公司非法倾倒的危险废物。该案件已按行刑衔接工作要求移送金坛公安分局,同步抄送金坛区检察院,金坛公安分局已经立案侦查,并以涉嫌污染环境罪对相关嫌疑人刑事拘留审查。
粤桂加强合作防范固体废物跨省非法转移
近年来,广西多地频发危险废物、生活垃圾跨省非法转移处置事件。此前,广西与广东签署了《粤桂危险废物跨省非法转移联防联控合作协议》。
自治区环保厅介绍,粤桂双方明确,由环保部门牵头负责探索固体废物申 和审计制度、征信体系公告制度。对区域内危险废物产生及处理企业进行申 管理,并委托第三方进行审计;通过媒体、 络等渠道定期公布区域内危险废物处置企业运作情况特别是相关违规违法行为,建立两省区危险废物转移处置诚信单位名录。
粤桂双方环保、公安等部门将探索建立固体废物跨境非法转移案件查办信息库,针对案件查处发现的问题,通过大数据分析,健全完善固体废物管理机制,通 违法典型案件,形成震慑警示教育效应。
双方环保部门将加强对公安、交通、海事等部门危险废物识别技术支持;交通部门将负责探索承运责任制度,对固体废物运输车辆、船舶实行资质管理;公安部门将强化信息互通共享,规范案件通 程序和内容,加强案件办理协助,联合开展案件查处工作。
自治区环保厅介绍,今后粤桂两省区将加强对危险废物各环节、全过程精细监管,开展省际联合执法,强化各运输节点的管控,坚决打击固体废物非法转移违法行为。
天津首个海上风电项目首批发电机并 发电
坐落在天津滨海新区南港工业区内的南港海上风电场一期首批5台风力发电机,日前正式并 发电。本月底前,剩余13台风机也将全部并 。
作为华北地区最大、天津首个海上风力发电项目,这18台海上风力发电机将提供1.8亿千瓦时的年发电量,相当于天津8万户居民年用电总和,年节约标准煤6.4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量达19.2万吨。
“这是全球商用最大的风力发电机,风机直径132米,是普通风力发电机功率的2到3倍,具有平均发电占地面积小、单机发电效率高的特点。”国 天津滨海公司调度控制中心副主任殷旺洲介绍,安装风力发电机组18台,总容量达90兆瓦。
同期在该风电场配套建设有110千伏升压站一座,按照170兆瓦规模设计,留有二期工程扩建空间,已经接于天津电 。
目前,滨海新区清洁能源并 容量共计922.3兆瓦,占天津市清洁能源总装机的60.18%,清洁能源消纳率实现100%。上半年,新区清洁能源发电6.54亿千瓦时。
绿政动态
沪市公司积极践行环保责任 守护蓝天绿水青山
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展开,上市公司也纷纷行动起来。已有数据显示,沪市1420家披露年 的公司中,超六成披露了环保相关信息,其家数较上年大幅增加,且披露内容更详细、披露质量上了新台阶。
沪市公司环保信息披露数量和质量的“飞跃”,离不开监管的引导。近年来,上交所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实践中,上交所以信息披露监管为抓手,督促沪市上市公司切实承担起环保方面的社会责任。在监管引导下,上市公司的环保信息披露逐渐升级,以往公司对环保信息披露避重就轻、简单描述的情况发生了积极变化,越来越多的公司在定期 告中主动、翔实地披露了环保信息。在我国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作为国民经济建设主力军的沪市公司,正以实际行动在环境保护方面起到表率作用。
沪市环保信披质量明显提升
2017年度,在各方面政策的引导下,沪市公司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增强,环保信息披露的数量和质量都取得了实质性进步。
1420家披露2017年年 的上市公司中,有855家披露了环境保护相关信息,接受市场和投资者的公开检验。披露环保信息的家数较2016年年 的255家大幅增长235%;其中,386家属于生态环境部公布的重点排污单位,另有439家是自愿披露环保信息。
从披露内容看,语焉不详的少了,充实有料的多了。大部分公司均按有关规则要求,详细披露了公司的环保相关信息,信息披露质量迈上新台阶。例如,绝大多数公司不仅披露了所涉及的主要污染物名称,还对排放方式、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以及环境自行监测方案等情况进行了披露,让投资者全面了解公司的排污情况及防治措施。又如,上海医药、中国神华等部分大型蓝筹公司在社会责任 告中,以形象的图表披露环境保护的投入和进展,增强了信息披露的可读性。
煤电钢铁:超低排放已见成效
从年 披露的信息中可以发现,一批行业呈现出积极变化,煤电就是一个典型。
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印发的《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要求,逐步降低平均供电煤耗和严控大气污染物排放,到2020年部分现役和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00克标准煤/千瓦时。那么,截至2017年底,上市公司的执行情况如何呢?
年 显示,整体来看,沪市17家煤电公司节能减排任务多已接近完成,部分甚至已提前完成超低排放任务。据相关公司披露,沪市煤电类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对现役发电机组进行升级改造。例如,华电国际2017年的环保资本性和成本性总投入达55.87亿元,占其当年营业收入的7%。又如,浙能电力和申能股份在2017年已提前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全年供电煤耗低于300克标准煤/千瓦时。其中,申能股份全年供电煤耗为292.37克煤/千瓦时,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今年5月,生态环境部发布《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重点推进粗钢产能200万吨及以上的钢铁企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力争2020年底前完成钢铁产能改造4.8亿吨,2022年底前完成5.8亿吨。
2017年年 的相关信息显示,沪市绝大多数钢铁企业不仅在经营业绩上保持了稳定增长,在环境保护方面也持续投入,为后续超低排放的落实奠定了坚实基础。例如,宝钢股份的吨钢综合耗能、余能回收总量、吨钢耗新水等主要能源指标,自2014年以来连续三年逐年向好,工业固废中的资源综合利用率大于99%,危险废物合规处置率100%。此外,公司余热发电累计多发0.9亿度,通过降低水管 损耗全年节约新水200万吨。
重点行业:多方式加大环保投入
相较于煤电、钢铁等行业,化工、建材、医药、造纸等行业在废气、废水和危险废弃物方面都属于环保整治重点。其中,水泥建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是大气主要污染源之一,历来为环保部门监控重点。2017年年 显示,沪市水泥建材公司在 告期内未发生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也未因环保问题受到处罚或停产。在保证生产无环保事故的同时,沪市大型水泥建材公司还积极主动加大环保投入,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企业。
例如,海螺水泥共投资7亿元用于节能环保改造,约占公司当年收入的10%,通过技改提产,全年节约运行成本9500万元。此外,公司还积极打造绿色矿山, 告期内,累计投入2638万元用于绿化,植树约24.4万棵,绿色矿山创建初见成效。
年 还显示,沪市200余家化工、医药行业公司,基本能够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方针和政策,坚持绿色发展、清洁发展理念。例如,复星医药2017年环保费用投入7348万元,增加119.6%,废渣及粉煤灰等废弃物占公司固废总量的88.9%,均被回收用于建材制造公司制砖,做废物再利用。又如,山鹰纸业在污水总排口安装了污染物自动监测设施并与政府平台联 ,确保污水稳定达标排放。
但同时,个别公司仍存在一些环保问题,因外排废水浓度超标、水污染防治设施未经验收等问题,受到环保部门处罚,并被要求停产整治。
非重污染行业:积极响应节能减排
不处于重污染行业的上市公司,也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在生产经营中减少能源消耗。例如,青岛海尔在部分工业园区采用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2.62万吨。又如,南方航空通过优化航线布局和路径,引进绿色机型,利用大数据平台实施精确化航油管理等手段,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3万吨。
沪市金融行业公司也积极通过自己特有的方式为环境保护出力。如建设银行大力完善绿色信贷政策制度,发展绿色信贷业务,带动客户节能减排。截至2017年末,绿色贷款余额10025.21亿元,增幅12.74%。再如,农业银行以差异化信贷手段引导资源配置向绿色、循环、低碳领域倾斜,截至2017年末,绿色信贷业务贷款余额7476.25 亿元,折合减排二氧化碳当量4780万吨、节水1800万吨。
另据了解,上交所正制定新的环保信息披露指引,重点督促引导上市公司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强化环保信息披露。对未按要求履行环保信息披露义务、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公司,加大监管约束和惩治力度,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专家视点
马骏: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试点已启动
7月14日,在2018中国环境产业高峰论坛上,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委员会主任马骏介绍,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支持的中证研究院已开始启动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试点,2020年所有上市公司将强制披露环境信息。
加大环境信披力度
“环境信息披露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有助于让市场用脚投票,激励环境表现好的企业,惩罚表现差的企业。”马骏说。
马骏介绍,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发改委、原环保部等出台的《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分工方案明确提出,我国要分步骤建立强制性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信息的制度。
方案分为“三步走”:第一步为2017年起,被原环境保护部列入重点排放企业名单的上市公司强制性披露环境信息;第二步在2018年实行“半强制”环境信息披露,企业不披露相关信息必须解释为何不披露;第三步为到2020年,所有上市公司强制披露环境信息。
马骏透露,绿金委支持的中证研究院已开始启动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试点。加大环境信息披露,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绿色项目的投资回 率与融资可获得性,一方面可以降低污染性项目的投资回 率与融资可获得性,“说白一点,就是让污染性的项目赚不到钱,资金就可以退出,同时可以强化企业和消费者的绿色偏好。”
针对近期多家环保上市公司债券违约事件,马骏建议,环保企业特别是环保上市公司应关注环保政策的实施推进,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尤其是债务风险管理。二是重点研究跟进绿色金融发展,充分运用绿色债券、绿色资产证券化、绿色基金等多元化产品扩大融资渠道,尤其是要更多的利用股权融资的这种渠道。
他介绍,绿色金融方面,央行已经启动再贷款和MPA支持绿色金融。央行根据绿色金融指导意见已经启动了再贷款支持绿色金融,允许银行以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为合格抵押品获得央行的低成本支持。
此外,他透露,保监会和生态环境部正在起草相关文件,不久将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制度。
产业迎机遇期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在论坛上表示,近年来,环境产业规模快速发展。2016年全国环保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15万亿元,已成为万亿级的产业。2017年环保产业收入1.35万亿元,再创新高同比增长17.4%;2018年第一季度销售收入约为2794亿元,同比增长15%。
他表示,未来三年内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度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使生态环境水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对环境产业界也是重大机遇。
为此,黄润秋认为,环保企业一要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为攻坚战提供技术支撑、比如我国燃煤电厂经历了1997年、2003年、2011年三次烟气治理技术升级,排放标准显著提高,2016年大规模进行超低排放改造使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大幅降低,仅为1997年之前5%、2.9%和4.5%。技术创新不仅有效改变了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格局,也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要增强质量和责任意识,注重创新合作模式,为攻坚战提供工程质量保障和提供管理支持。
编 辑:郑源 王子清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