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日 》 站8月25日发表题为《中国城市引领减排之路》的 道。 道称,一项新研究发现,中国38座城市在至少5年时间里保持经济和人口增长的同时,仍然削减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这些城市被定义为“主动达峰”城市。
研究发现,“主动达峰”城市,如北京和浙江台州,主要是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优化能源结构实现了减排。
另有21座城市在经济或人口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减少了排放——这些城市被定义为“被动下降”城市。
据 道,专家建议,城市减排目标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需要因地制宜,综合考量城市的资源禀赋、工业化水平、社会经济特征和发展目标等因素。
此外,技术和生产效率落后的超级排放城市今后应提出更严格的减排政策和目标,从而为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空间。
由英国伯明翰大学、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和中国清华大学等方面组成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将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通 》(英文版)上。
单钰理还指出,中国的目标是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有些正在扩张的城市已经削减了排放,它们应该在中国实现减排目标的道路上开创先例。
道称,研究人员指出,城市位于遏制气候变化的中心——作为排放和发展热点地区,城市经济活动约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80%、能源消费的60%至80%、碳排放的75%。而且城市具有执行定向减排措施的行政能力。
道指出,尽管世界各地500多座城市提出了低碳和碳中和的目标,但关于什么是在城市层面进行碳排放核算并实现脱碳的最佳方式,目前仍缺少共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