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前世今生!

生物质成型燃料起源于国外,正如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中的环保思路是先污染、后治理的思路,我们国家也是走先牺牲环境发展经济的道路。

生物质材料

上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爆发能源危机,环境治理也刻不容缓,急需寻求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的替代品。在这个时候,用于生产动物饲料颗粒的技术被改进,用于加工生物质材料,以适用于更致密的木质材料,这便是早期颗粒机的雏形。瑞典是这个行业的先行者之一,由于其 大量的生物质材料,及环境治理的迫切需求。

1970年瑞典木屑颗粒生产计划正式启动,决定建设一个颗粒厂。该工厂于1982年11月开始生产,不久后就出现问题了,因为生产工艺等因素影响,生产一吨颗粒所花费的资源,成本远远高于预算。同时效率极低,颗粒质量很差。颗粒灰分含量通常是2.5-17%。颗粒厂不久便入不敷出,宣布倒闭,第一年的原料主要是树皮。

在1987年,经过技术改进,第一家具备盈利能力的颗粒厂建成,被设计为年产量为3000吨。这家工厂仍然在运作,是瑞典历史最悠久的商业化工厂。

欧洲其他地方纷纷模仿推出清洁能源计划。政府鼓励各地建立颗粒存储区,购买颗粒类似于加油站进汽油,各地的颗粒通过卡车运送补充,便捷的获取方式,是生物质燃料得到极快发展。住宅供热、工业发电等越来越多的场合使用生物质颗粒。

生物质燃料行业缓慢发展起来,但许多工厂需要较长的筹备期才能具备生产能力。启动阶段时间长是由于多种因素,包括:原材料变化、设计不当、资源配置不到位,行业从业者使用破旧或尺寸不合适的设备和缺乏经验的管理人员和生产工人。尽管如此,随着行业的逐渐成熟,生产技术、管理能力的不断改善,生物质燃料行业可复制性逐步增强,企业在进入这个行业之前,一般会提前做研究调查,设备、工程公司提供更好的整体工厂设计和安装,改善装备,咨询公司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同时借助其它颗粒生产企业的先进经验。颗粒生产厂家如雨后春笋,遍布各个原料产地。

除了大型的颗粒生产厂,一些小型颗粒机的问世,使得农村地区使用现有的机械生产颗粒。这是一种自给自足的方式,满足周边地区用户需求,也是一种从现成的废料中获得经济效益的方法。

生物质颗粒厂

我国的生物质产业红火发展,大量资本的投入,使得行业在近几年发展速度迅猛,逐步成为创业投资的新选择!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

(0)
上一篇 2019年3月10日
下一篇 2019年3月1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