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管 保温+锂电隔热,未来5年均增速达63.6%,必将暴涨

气凝胶 精要:

西部证券杨晖看好气凝胶保温性能是传统材料的2-8倍,目前主要的应用领域包括石化油管、热力管 保温、建筑外墙保温和锂电池电芯间隔热等,经测算,到2025年国内需求有望达到184亿元,未来5年年均增速63.6%;

②过去5年国内气凝胶市场通过技术进步实现成本的快速下降,自擅长降本的大化工企业入局后,通过原料硅烷自给及辅料循环,有望将气凝胶合成成本下降3000-4000元/方,气凝胶行业需求拐点向上发展期来临;

③杨晖看好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布局气凝胶领域,包括晨光新材(5.7万方气凝胶产能规划)、宏柏新材(1万方气凝胶项目)、华阳新材(旗下阳中新材目前2万方气凝胶毡、1000吨气凝胶粉体、2万吨气凝胶涂料产能已投产)、中国化学(旗下华陆新材一期5万方气凝胶产能在2022年初实现试生产,另规划25万方气凝胶产能);

④风险提示:产能投放低于预期、下游需求低于预期等。

气凝胶比传统保温材料隔热性好、使用寿命长、防水性与耐燃性能优异,其保温性能是传统材料的2-8倍,目前主要的应用领域包括石化油管、热力管 保温、建筑外墙保温和锂电池电芯间隔热等,契合节能减排大趋势。

西部证券杨晖指出,过去5年国内气凝胶市场通过技术进步实现成本的快速下降,下游龙头企业的切换诉求强烈,同时,在当前双碳政策下,节能将成为化工、能源、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的主旋律。

根据Aspen预测,未来10年全球市场空间合计在7000亿元。经测算,到2025年国内需求有望达到184亿元,未来5年年均增速63.6%

行业相关公司:

晨光新材:目前拥有5.7万方气凝胶产能规划;

宏柏新材:公司主营功能性含硫硅烷及气相白炭黑。公司于2020年上市时募投项目之一为1万方气凝胶项目;

华阳新材:旗下阳中新材目前2万方气凝胶毡、1000吨气凝胶粉体、2万吨气凝胶涂料产能已投产;

中国化学:旗下华陆工程分别持股华陆新材51%、航天乌江6.8%股权。航天乌江以超临界设备起家,目前拥有1.2万方、在建1.2万方气凝胶产能。华陆新材目前一期5万方气凝胶产能在2022年初实现试生产,另规划25万方气凝胶产能。

气凝胶行业需求拐点向上发展期来临

目前商业化应用的气凝胶主要围绕其高效的阻热能力展开,下游用于石油化工、热力管 、锂电池、建筑建材、户外服饰、航天、军工等多个领域。

中国气凝胶市场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过去5年的技术进步已经实现了较大比例的降本,2015-2020国内气凝胶材料产量年均复合增速为38.5%、气凝胶制品产量年均复合增速为38.8%。

以石化管道为例,气凝胶方案将比传统方案节省热量23.746MWh/年,假设煤炭价格在300-1500元/吨、天然气价格在2-8美元/mmbtu、原油价格在50-110美元/桶,得出的结论是气凝胶方案大概率在4-7年的时间内比传统方案更具经济性。预计到2025年,国内油气管道和集中供热管道对气凝胶的需求空间将达154亿元.

化工企业入局气凝胶材料,推动气凝胶降本

随着下游需求的快速提升,多种背景的企业开始入局气凝胶行业:目前新进的企业的背景包括工程装备企业中国化学、传统煤化工企业华阳新材、化肥企业华昌化工、汽车制品企业泛亚微透、有机硅企业晨光新材宏柏新材等。

根据统计,目前主流企业的i合计约23.56万方,以2年的投产周期来算,预计未来2年的产能年均增速将在55%

在多方背景的新入局者中,以三种维度来看各玩家的核心竞争力:短期看干燥技术的突破与优势竞争;中期看产业链分工;长期看原料自给优势。

当前气凝胶企业多为新材料非上市公司,擅长降本的大化工企业入局后,通过原料硅烷自给及辅料循环,有望将气凝胶合成成本下降3000-4000元/方,行业供应有望向擅长降本的化工企业集中,同时气凝胶成本的显著下降,将进一步促进行业需求增长。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

(0)
上一篇 2022年5月2日
下一篇 2022年5月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