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城乡环卫一体化作为“生态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性内容。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力度,按照环保与环卫共治,社会发展与改善人居环境并行,营造和谐统一、洁净优美的生态环境思路,稳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打下坚实的生态保障!
目录
一、定义
二、政策推进
三、发行情况
四、专项债谋划思路及相关建设内容
五、项目谋划要点
六、成功案例
七、结语
01定义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产生了日益严峻的环境资源问题。目前,农村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加上城市垃圾的外运,农村垃圾处理压力越来越大。另外,城市与农村环境卫生独立管理,效果不佳,因此在治理城乡环境卫生上要坚持一体化的管理方针,解决城乡环卫问题。
城乡环卫一体化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城市与农村的环卫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安排,科学有序地开展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工作,彻底解决农村环卫事业发展滞后、垃圾围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
02政策推进
03发行情况
从发行数量来看,2018年全国并未发行城乡一体化项目专项债;2019年全国共发行了2个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发行金额合计0.092亿元;2020年全国共发行了5个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发行金额为2.76亿元,无论是发行项目数量还是发行金额,较前两年相比,都呈现蓬勃增长趋势,一方面突显了国家对城乡环境项目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专项债作为融资工具,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从发行区县来看,一共只有4个省份发行了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其中河南省发行的金额超总发行额的50%,安徽省和江苏省的发行金额持平,湖南省发行额最少。表明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还有较大的规划空间。
04专项债谋划思路及相关建设内容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的,城乡环卫一体化这类项目,公益性体现较为明显,在谋划过程中更要注重项目的收益性。为此,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相关谋划。
(1)一体化建设
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主要建设方向在于农村。协调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实际情况,抓住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快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最终形成以“城区带动乡镇,乡镇带动农村”继而覆盖全市的环卫一体化管理体系。可以建立垃圾收集、清运和终端处理一体化的渠道,采用专业化运营管理模式,逐步建立城乡环卫一体化的运营新模式。
(2)资源循环利用,发展“生态型”
发展“生态型”项目的关键是要大力促进农村资源循环利用,包括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例如:鼓励农民变”三废”(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为”三料”(肥料、饲料、燃料);发展秸秆回收利用,实现资源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探索建设大型沼气池,进行沼气发电;利用沼渣、沼液种植蔬菜,大力发展绿色食品。
(3)综合性治理
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设生态文明乡村。可以考虑的建设方向有:饮水安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垃圾处理工程,设立垃圾集中收集点,配备垃圾运输车,建立垃圾处理场,减少垃圾污染;若涉及规模化畜禽养殖,可考虑农村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治理。
05项目谋划要点
建议在专项债发行过程中关注以下方面:
(1)前期规划合理
项目建设规划方向要紧贴国家政策支持领域;建设内容合理化,要充分考虑后期资金支出及使用情况;可以考虑将有收益的项目与收益性不明显的项目建立关联性,融合发行。
项目的收入对应于项目建设内容,在做项目前期建设规划时,要合理拓展项目可能涉及的收益点。例如:涉及垃圾分类可以考虑居民生活垃圾处理费收入、堆肥收入等;涉及垃圾处理可以考虑垃圾消纳收入、垃圾收集运输收入、垃圾资源化收入等;还有部分项目涉及污水,可以考虑污水处理收入、中水收入、供水收入(居民或非居民)等。
(3)加强监管,多方协作
各部门加强监管合作,建立协调配合机制,推进项目信息共享;另一方面,建议尽早引入咨询机构,对项目前期建设内容规划、项目收益成本测算、后期运营管理等进行专业咨询,并对项目的合法性、合规性提出专业意见。
06成功案例
案例一:铜陵市义安区环卫一体化项目
建设内容:包括农村垃圾分类堆肥处置项目,建筑垃圾消纳场,新建12座垃圾中转站和改造升级9座垃圾中转站,1600处垃圾屋改造升级,3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项目,环卫车采购等。
案例二:焦作市中站区环卫一体化项目
建设内容:(1)区垃圾中转场工程:建设一个区垃圾中转场,占地面积39000㎡,主要包括场地硬化及防渗滤液处理,中转场内防蚊蝇设施及车辆出入口道路硬化;(2)建设垃圾中转站5座:建设垃圾中转站5座,同时配置相关运输车辆4辆。城乡环卫一体化在龙翔、许衡、府城三个农业办事处实施。通过建设垃圾中转站,增加生活垃圾收运车辆,提升转运能力,确保垃圾日产日清。
07结语
当前我国城乡环卫一体化面临的挑战颇多,这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为此需要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做好相关规划。合理利用专项债券推动城乡环卫一体化,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将环卫工作落实到实处,更好地实现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