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棚户区的老房子不仅脏乱差,冬冷夏热,还没有公共活动区域,日常生活很不方便,现在新楼房宽敞明亮设施齐全,还有物业二十四小时守护,现在咱也当上业主了,心里踏实!”北京朝阳区孙河乡棚改回迁居民闫海峰对新家很满意。
“虽然是棚改保障性住房,但所有墙板、窗户等用的都是高品质的建材,保暖性、牢固性特别好,确保大家住的放心、舒心。”中建一局三公司孙河棚改安置房二标段项目负责人曹艳军正带着居民检查未来的“新家”。
孙河乡棚改安置房项目紧邻京平高速,靠近北京首都机场,是北京市在建最大的安置房工程,也是北京市朝阳区重点民生工程,总建筑面积约115万平方米,建成后可以使7000余户约21000名回迁居民“出棚上楼。”
孙河棚改项目采用先进的装配式建造技术,装配率达到50%,项目共涉及5大类、275个型号的预制构件,不仅种类繁多,而且预制难度极大,给施工管理提出巨大挑战。为确保构件精准生产、及时供应、妥善管理,项目部设计开发了物料跟踪平台,对预制构件加工、运输、堆放、安装进行全过程可视化跟踪管理,让各个环节形成有机整体,环环相扣、责任到人、逐步完善。施工之前,技术人员利用BIM建模分析计算预制构件重量,对重量偏差较大的预制构件进行拆分、合并、调整处理,优化预制构件拆分图,以便于现场施工。
项目在建造过程中还采用“干式”工法,把卫生间地面常用的拼缝地砖改成了整块预制板,减少了传统建造过程中的“湿作业”,既避免漏水隐患,又为百姓节省了地砖费用,方便后期维护,并且有效降低了噪声、粉尘和水污染。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等待回迁的居民对新家既憧憬又担忧,“这屋子冬天冷不冷?”“疫情这么久,我们还能早点搬进来吗?”项目部专门引入18项实事清单,回应居民心声。由于项目毗邻机场高速路,窗户隔音问题成了孙河乡回迁居民的心头大事儿,在了解到大家的担忧后,项目部与各方讨论,把原来设计的双层玻璃改为三层玻璃,虽然工程成本高了,但隔音和防尘效果提升很大。
孙河棚改项目严格按照高标准把控材料质量和施工标准,项目部每季度定期举办“工地开放日”活动,邀请回迁居民担任质量监督员,全程了解施工方案和选材,让每一位居民都能亲眼看到、感受到未来新家的建设质量。
“项目采用的是全钢爬架,我也是搞建筑的,知道这种工艺成品质量好,但是成本高,能够住进这样的房子,我们放心!”在项目举行的开放日活动中,一位回迁居民参观完施工现场后,赞不绝口。
“住有所居”是民生“七有”的重要内容之一,2022年政府工作 告提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继续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中建一局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投身扶贫搬迁、棚户改造、共有产权房、老旧小区改造等各类保障性住房投资建设,筑力实现人民群众“安居梦”。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