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儿童处于身心发育关键阶段,其更易受环境因素影响。有研究提示交通噪声和儿童认知功能之间存在关联,但交通噪声和情绪行为问题有关的证据较少,结果尚不明确,且发展中国家研究尤为缺乏。故识别交通噪声与学龄儿童情绪行为之间的关系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环境和学校卫生政策干预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在本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广州市学生健康队列2017年1-6月完成的基线数据,纳入3236名7-13岁儿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使用区域交通噪声计算模型构建广州市道路交通噪声图,并根据家庭/学校的地理坐标提取噪声值。对1天中的不同时段住宅和学校旁道路交通噪声暴露水平进行评估,包括白天(Lday)、夜间(Lnight)和24小时加权(Ldn)。
此外,研究人员通过随机森林和时空克里格混合模型模拟了NO2的年平均浓度。采用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家长版)来评估注意缺陷/多动、品行问题(前两者为外化行为)、亲社会行为、儿童情绪及同伴交往(后两者为内化行为)五个维度得分情况。利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道路交通噪声与儿童情绪行为问题之间的关联。
研究结果显示,在主要调整模型中,道路交通噪声每增加10 dB,总困难分数、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分数分别增加0.33(95%CI: 0.08,0.59)、0.08(95%CI: -0.01,0.59)和0.09(95%CI: 0.01,0.16)。道路交通噪声相同幅度的增加也与异常总困难评分(OR=1.25,95%CI: 1.01,1.55)、情绪问题(OR=1.19,95%CI: 0.98,1.44)和行为问题(OR=1.28,95%CI:1.02,1.63)有关。研究提示,外部行为似乎比内部行为更容易受到交通噪声的影响。同时,在研究的亚组分析中,研究人员观察到7-9岁学龄儿童在困难总分和行为问题方面所受影响更大。
该研究是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理念下的又一次尝试,为后续开展交通噪声与人群健康,特别是学校背景下的交通噪声暴露和学龄儿童身心健康的人群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新视角。该研究将有利于帮助城市规划者、管理者以及家长了解交通噪声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并为制定后续相关的环境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据介绍,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阐明道路交通噪声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尤其是在噪音与空气污染共同存在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有效控制不良环境因素暴露,改善儿童的健康和福祉是非常值得进一步进行探索。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2.155806
ID:jrtt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