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无意的,你存心找事,我婶子洗个衣服,能有多大声音?”昨晚9时许,周口市川汇区七一路西段某家属院,民警朱功举接警赶到现场时,朱杨两家人仍在争论不休。
“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我妈年纪大了,睡觉轻,一有动静就醒。”杨某首先说出了自己的烦心事。由于双方老人年纪大,民警现场说法,耐心劝导。双方平静后,民警让他们次日上午到派出所调解。
今天上午9时许,双方先后来到周口市公安局荷花路派出所,我从他们的争论中听出,杨某的母亲住在一楼,朱某住在二楼。该家属楼较老,隔音效果较差。朱某的婶子帮助照看朱某年幼的儿子,而杨某年迈的母亲,因楼上经常发出噪声而影响休息。两家因此纠纷多年,互不相让,甚至还发生过肢体冲突。
“我婶子年纪也不小了,她帮我带孩子,晚上哪能不出一点儿声?”朱某也表示自己的无奈,埋怨对方“以牙还牙”。原来,为对付楼上的声音,杨某购买了一台“震楼器”,只要听到楼上发出声响就启动“震楼器”,向楼上反击噪声。
办案民警告诉我,这看起来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民转刑。听着双方的喋喋不休,朱功举小声地告诉我说:“我们派出所刚成立不久,这个事还真不是太了解,我相信总会有解决的办法。”
“前年,我了解一个情况,是对门邻居的事,两家也都是老人,孩子都在外地工作。一天,其中一家的老人在拖地时不小心摔伤,另一家的老人听到动静后便出门喊人,把他送进医院……”民警朱功举耐心调解,让双方渐渐平静下来。他及时把话锋一转:“楼上楼下处好了关系,相互有个照应,若遇到意外,相互帮一把,多好呀!”
随着民警讲法说理的不断深入,双方在民警的提议下,自愿签订了调解协议。协议规定:杨某承认公开在小区家属院群内骂人不对,并向朱某道歉,拆除“震楼器”;朱某在晚上10点以后,尽可能不要过大声响……双方离开时,已近中午。
午饭后,我跟随朱功举又登门回访,看到杨某已将“震楼器”收起,朱某也表示尽快改装居室,避免响动,朱功举此时紧绷的脸上才露出笑容。两家人对派出所民警认真负责、为民所想的工作精神感动,均表示要处理好邻里关系。
据了解,在公安队伍教育整顿中,荷花路派出所通过群众满意度来检验教育整顿效果,近一个月来,调解纠纷16起,帮助辖区企业解决棘手难题3个。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