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入政府工作 告,济南垃圾分类立法今年有望出台

4个街办已基本达到示范区域创建标准,234个小区、村庄达到四分类创建标准

“以前都放一个桶里,现在早就习惯分类投放啦!”家住济南市历城区名辉豪庭社区的孙先生家中有几个不同的垃圾桶,分别盛放不同种类的垃圾。垃圾分类在小区里推广了快一年了,他也逐渐适应了这样的生活。

济南的垃圾分类一直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用正确分类垃圾的积分,我们能换好多东西嘞!”在历下区鞭指巷社区,这里的泉城路街道办事处垃圾分类宣传基地成为了让附近居民娓娓道来的好去处,来得多了,住在附近的张女士对垃圾分类也已经了如指掌。干净整洁的宣传基地里,围绕垃圾分类的意义、垃圾清运情况及如何分类等,都有着详细的介绍。社区里还配有智能化运营系统,这是可回收垃圾的智能设备,每个小区居民都会有一个二维码,扫码后选择垃圾类型,垃圾箱就会自动打开,住在附近的市民还能用换的积分兑换奖品。

在济南,像这样打造社区垃圾分类示范点的街道办和社区也已经越来越多,“济南采取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等方式,重点推进23个街镇、251个社区(村)垃圾分类示范创建工作。”济南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章丘区绣惠、枣园和南部山区高而、锦绣川4个街办已基本达到示范区域创建标准,历下区鞭指巷、槐荫区发祥巷、济阳县韩家小区、平阴县锦水前阮二村等234个小区、村庄达到四分类创建标准。

针对不同类别垃圾分别采取不同分类方式,垃圾分类的“济南经验”正在形成。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济南城管开展了有害垃圾宣传收集周活动,一周收集生活源有害垃圾1600多公斤。“我们正在实施‘有害垃圾宣传收集周’制度,以社区为着力点,以小区为单元,每月第一周集中开展收集宣传活动。”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生活垃圾分类拟采取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桶边“督导员”引领垃圾分类新时尚

垃圾分类来了,可对怎么分还不太了解怎么办?最近,一批身穿垃圾分类宣传绿马甲的督导员在泉城的大街小巷穿梭,形成一道时尚新风景。当督导员拿着夹子站在贴有分类标识的投放点前,即使不说话,市民、游客投放垃圾时也会刻意去看看分类标识再投放,而不是像以前随手一扔了之。再加上督导员的及时提醒和引导,分类准确率明显提高。

现场督导已经成为垃圾分类真正落地实施的关键一步。在历下区龙洞街道转山西路社区,党员和志愿者成为了早间督桶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他们的出现也提高了居民分类准确率;这样的情景也出现在了济阳的街头,济阳区济阳街道实施“督桶员””上岗制度。每日上午7:00到9:00、下午1:30到2:30期间,“督桶员”会携带大夹子、小夹子、垃圾分拣盆,在四分类收集桶旁执勤站岗,现场检查前来投放生活垃圾的居民分类是否正确,及时纠正居民的错误投放行为。

在此前的《济南市生活垃圾减量与分类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上,济南生活垃圾分类拟采取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以小区为例,有物业管理的小区责任人是物业管理公司,没有物业管理的小区责任人由当地街道办确定。而公共场所的责任人是场所的经营单位和管理单位,比如说公园、车站、码头、机场等。责任人要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制度,建立生活垃圾减量与分类管理台账,选择地方设置容器等。

垃圾分类立法今年有望出台,垃圾收费制度改革也已启动

“推进垃圾分类立法,完成垃圾分类试点任务,完善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在今年的政府工作 告上,垃圾分类立法作为“大力提升省会功能品质,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一部分,成为了今年的重点任务。此前,《济南市生活垃圾减量与分类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已经对外公布,济南垃圾分类立法已经指日可待。

“济南市生活垃圾将采取国标四分类,即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此前,《济南市生活垃圾减量与分类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在3月份公布,在这份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垃圾分类分为四类,同时济南市将按照谁产生、谁付费、多产生、高付费的原则,逐步建立差别化生活垃圾分类收费制度。

违反垃圾分类投放规则,可能将要处罚了!征求意见稿中也明确,对于违反分类投放规定的单位和个人,根据《条例》将由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罚款。为体现“处罚不是目的,教育引导、规范行为”的思路,初次违反分类投放规定投放生活垃圾的个人,可以通过参加垃圾分类知识教育培训和考试、担任垃圾分类志愿者等方式,免除相应的行政处罚。

“《济南市生活垃圾减量与分类管理条例》草稿,已经过6轮征求意见和8次大的修改,并已邀请济南市司法局、市人大提前介入起草工作。”济南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垃圾收费制度改革也已启动。

完善垃圾分类全链条闭环体系,力争全市可回收物和厨余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政府工作 告上明确表示“完善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垃圾分类的全链条闭环体系在历城区全福街道名辉豪庭社区已正常运行,社区内专设了一个小型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备。这个设备能将厨余垃圾进行发酵处理,变成有机肥原料,用于绿化等施肥。在历下区泉城路街道,附近的食堂、居民产生的厨余垃圾有了固定的去处。这里建成了厨余垃圾就地处理体系,厨余垃圾由工作人员定时定点收运,进入厨余垃圾处理设备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厨余垃圾的就地减量和产出物资源化利用。

像名辉豪庭、泉城路街道一样,济南不少地方垃圾分类末端的处理有了明显的提升。就济南整体情况来看,目前,通过法制化的手段,完善整个垃圾分类链条,保障垃圾分类成为长效机制,实现全市垃圾分类的高质量发展。

“有害垃圾委托市场化处理,厨余垃圾‘集中+就地+协同’处理,可回收物‘智能+定时定点’回收处理,其他垃圾‘焚烧为主、填埋为辅’处理的垃圾末端分类处理设施已初步完善。”济南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此基础上,济南开展前端分类投放和中端分类收运,力争全市可回收物和厨余垃圾回收利用率尽快达到35%以上,进一步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水平。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

(0)
上一篇 2020年5月7日
下一篇 2020年5月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