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上午,省环保厅副厅长徐威、省住建厅副厅长王明炫带队检查西湖污染源综合整治及水质巩固提升工作,市政府党组成员赵学峰、副秘书长蔡文陪同。市生态环境局、市城乡建设局、市园林中心、鼓楼区政府、市联排联调中心、西湖公园管理处、市水务公司、市市政开发公司等相关单位领导参加并汇 相关工作进展情况。
市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市联排联调中心主任张麒蛰汇 了西湖治理基本情况。他表示,新一轮水系综合治理以来,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西湖治理工作,市主要领导亲自指挥,实施了西湖综合治理污染源排查整治、全面清淤、排口整治等一系列治理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是系统开展上游3条入湖内河治理。对西湖上游屏西河、铜盘河,以及原先的黑臭水体梅峰河全线截污。特别是梅峰河沿线,拆除了盘踞湖体西侧长达20余年,污水直排湖体的10余座别墅,彻底阻断入湖、入河污染的同时,将之改造为供广大市民共享的休闲空间。三条河面还设置拦漂 集中清理,防止降尘和保洁产生的油渍或漂浮物进入湖区。
二是全面实施湖区截污。全线排查、修复西湖东、西两侧共2.4公里的截污渠,恢复其使用功能,确保污水不入湖,并将西湖景区岛内设施的污水全部专管接驳外送。现全湖无排污口,只保留了25个雨水排放口。
三是全面实施湖体清淤。2017年6月至9月共清淤约5.2万立方米,消除内源污染。
四是全面实施流域污染源排查治理。
对西湖流域近8.8平方公里内涉及的697家餐饮企业排水进行规范整治;
西湖桂冠小区等99家早年建设的小区进行雨污分流或截污改造。
五是全面启动了流域管 排查修复工作。2017年8月起对西湖周边铜盘路、军榕路等21条道路的市政雨污水管 进行全面排查修复,并纳入常态化管理。
六是建成投用梅峰河分散式水处理站。2019年11月梅峰河分散式水处理站建成投入试运行,补齐片区污水输送的短板,将梅峰片区部队河上游暗涵和部队营区日均约6000吨左右的来水就地处理达标后再排入梅峰河和西湖。2020年5月15日完成电源升级更换满负荷运行。
七是规范片区垃圾收集转运体系。取缔了流域范围内的14个垃圾收集点,采用“以桶换桶”的办法收集转运垃圾,严禁就地清洗垃圾桶,确保污水不落地。
八是建立精准水位调度机制。通过设立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精准控制西湖上游来水和下泄流量,稳定保持西湖的生态基流,并合理调度西湖防汛水位,使西湖不仅成为福州市民日常休憩空间,更成为城市蓄洪排涝的大型海绵体。
九是全面开展风貌提升和景观治理,并改变西湖管理体制由福州市统一管理。
检查组对西湖治理成果给予高度肯定,并指出西湖作为福州市的一张名片,要继续抓好污染源管控,建立健全西湖综合整治及水质巩固提升长效工作机制,让人民群众在水系综合治理中得到更多获得感。
福州西湖。(张旭摄)
下一步,我们将在总结历年来西湖治理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强化管理,巩固治理成效。
构建微循环系统,增强水动力。针对西湖湖体内的个别回水区,增设3台补水泵站和10台曝气推流装置,沿湖体岸线增设补水管道每500米进行分散补水,构建左海西湖微循环系统,提高水动力,保障水质稳定。
构建在线监测体系。按照均匀布设的原则,设置11处水质在线监测设备,实时、全面掌握西湖左海的水质、湖体生态系统等情况。
开展专项课题研究。进行《福州城市湖体水下生态系统构建技术研究——以西湖为例》专题研究,揭示水下生态系统对湖体透明度的影响机理,凝练适用于福州的湖体水下生态系统构建技术。
强化长效监管。研究制定水质水位、环境整洁、污染源管控、污染消治和保障联动等5个保障机制,强化长效监管,进一步巩固提升西湖治理成效。
构建和谐生态,增进民生福祉。福州市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将以此次视察指导为动力,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等系列指示要求,继续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以做好全省水系治理、联排联调的排头兵为目标,在排水防涝、水多水动和厂 河一体化等工作中持续发力,让城区水脉更清、更美、更灵动。
主管:福州市城乡建设局
主办:福州市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
运营:福州日 社新媒体中心
01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