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深圳市噪声投诉量居高不下,环境噪声污染已成为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其中建筑施工噪声作为环境噪声污染的首要声源,亟待加强管控。深圳市生态环境部门积极探索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治理新路径,2021年1-6月,全市建筑施工类噪声投诉15180宗,同比下降24.5%。
建筑施工噪音扰民逐年上升
随着地铁建设、旧城改造、学校医院改扩建等工程推进,深圳市建筑施工噪声投诉量逐年上升。2019年,深圳市生态环境部门受理建筑施工类噪声投诉56341宗,占全市环境信访投诉总量的53.1%,占噪声类投诉的72%。2020年,该比重分别上升至59.8%、74.5%。2021年1-6月,全市建筑施工类噪声投诉15180宗,同比下降24.5%,占全市环境信访投诉总量的53%,占噪声类投诉的67.5%。从曝光情况看,在市生态环境局官 2021年以来曝光的60家因环境问题被投诉单位中,有32家存在噪声污染问题,占比为53.3%。从在管工地数量看,2016年-2021年6月,深圳市在管工地数量由560家上升至2483家。从区域分布看,2021年1-6月,建筑施工噪声投诉量排前3位的是龙岗区、福田区、南山区。
重大项目多噪音成因复杂
经过深圳市生态环境部门深入调查发现,造成工地噪音投诉频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深圳市经济总量大,重大工程项目较多,在城市建成区内,一些重大项目因施工要求必须24小时连续作业。其次是城市空间有限,施工工地与居住区交错分布,缺乏有效缓冲,一些工地离居民区仅一街之隔,易引发群体性投诉事件。
积极探索施工噪音污染新路径面对日益增加的施工噪音投诉,深圳市生态环境部门积极探索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治理新路径。首先,实行“一对一”日常监管,全面摸底排查全市各区各类建筑施工噪声源和噪声信访维稳热点问题,建立辖区项目施工工地管理清单,确保底数清、任务实。其次,严格工地环境保护管理,在工地设立居民投诉受理点,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尤其像高考中考等特别防护期,以“一对一”保障,印发《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加强中、高考期间噪声污染管理的通告》,对噪声排放时间和区域实施限制性管制,加大对投诉量大、群众反映强烈工地的执法力度,做到教育一批、整改一批、处罚一批、规范一批。同时,深圳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加强日常巡查,制定建筑施工噪声整治专项执法工作方案,将工地噪声源日常监管纳入属地环保所重点巡查范畴,督促施工单位严格落实“八个必须”的噪声管控要求,即“必须有环保公示、必须有群众接待点、必须有环保主任、必须有噪声在线监测、必须要限时作业、必须有隔声围栏、必须有应急预案、必须有降噪措施”,做到日常巡查“全覆盖”。支队还强化科技巡查,在全市建筑施工工地推广应用工地视频监控、噪声数采仪和扬声器等在线监控设备,通过24小时全天候监管,实现科技巡查“全覆盖”。2021年1-6月,全市通过非现场执法立案调查86宗,实施行政处罚38宗,处罚金额121万元。其中坪山“远程喊停”监管模式开出全市首张视频证据“罚单”,为营造宁静城市提供了有力保障。
实施“零容忍”严格执法
坚持多元联动构筑城市“隔音屏障”
深圳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强化公众监督,鼓励支持媒体、社会组织、环保公益群体对建筑施工噪声执法进行监督,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2021年“三考”保障月期间,多次邀请新闻媒体参与全过程直播建筑施工噪声专项执法行动,在线观看人数累计83万余人次,既扩大了公众参与,加强执法监督,又直接曝光违法行为,规范执法行为,确保严格执法,廉洁执法。
实行长效管控解决根本问题
深圳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严格规范建筑施工审批程序、强化监管执法、抓好重点突信访案件、强化联合监管合力等方面,建立“源头严防、过程严管、违法严惩”的建筑施工噪声管控长效机制;严格对照《建筑工程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和施工单位噪声污染防治方案开展执法检查,督导施工工地落实降噪措施,推动“文明施工”“绿色施工”。支队实施“清单化管理”,对照问题清单台账,督导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三方履职,一层一层抓落实,一家一家抓整改,做到应改尽改、能改全改,确保实现“清仓见底”,还城市环境以宁静、和谐。
半年打造示范工地40个
(原标题《探索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治理新路径 半年建筑施工类噪音投诉同比下降24.5% 》)
ID:jrtt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