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政课程教育的必要性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互联 等现代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进步和广泛应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格局下,西方等一些经济较为发达国家的文化不断地涌入进来,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各个国家多种文化思潮的交织影响下,我国逐步形成了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多元文化。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只有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自信,才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之中,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肩负起当代大学生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以此推动我国科学文化的进步和发展。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树立起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不仅有利于推动我国科学文化的进步和发展,而且还能促进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推动世界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文化自信还充分表现在对本民族自身文化价值的心理肯定与行为实践上。从具体表现上来看,一个民族在文化方面越是自信,其在发展过程中就越能将其他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广泛地容纳进来。从这个角度来看,在高校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文化自信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注重其在推动社会发展以及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发挥,使之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从而进一步推动世界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高校思政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其次,高校思政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建设的中流砥柱,承载着国家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而要想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必须以远大的目标和理想作为支撑并且为之努力奋斗,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伟大理想和目标的早日实现。而高校通过思政课堂的教学活动,则可以从思想意识层面对学生进行规划性和科学性的引导,使学生的思想能够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进而使他们能够在思政教师的教育引导下明确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和理想目标,从而坚定信念在追求理想的路上不断努力攀登,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最后,高校思政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能够提升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当前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化,各个国家之间文化交流抑或是文化冲击都变得更加具象化,这种发展态势无疑对我国文化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这样的环境情势下,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呈现了较为明显的多元化特征,思考问题的方式更加独特,看待问题视角更加多样化,因此高校思政教师应在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从而使学生在面对众多纷繁复杂的问题时能够冷静地分析和处理,以此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正基于此,高校应进一步发挥思政课程的教育引导功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文化自信的思想意识,这样不仅能够使高校以自身作为载体进行先进文化的传递和传播,同时也能进一步提升学生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从而帮助当代大学生更好地成长和成才。
文化自信视角下高校思政教学提升的有效路径
结合思政课堂教学活动,不断拓宽文化自信融合的途径
文化自信对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和增强民族自豪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高校思政教育注重对于大学生正确思想价值观的培养,因此高校教师在对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培养的过程中应重点依托于思政教育,通过课堂教学及实践活动将文化自信理念融入于思政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基于此,高校思政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思想,并使其能够内化于学生心中,由此增强学生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从思政教学内容的安排角度分析,思政教师应以学生文化素养提升角度作为突破口,将中华优秀文化中的经典人物或者故事穿插进课堂教学内容之中,尽可能地将优质的课程内容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以此不断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对于思政课堂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于本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从思政课堂教学的形式角度分析,教师应通过多种手段积极引导学生对时事政治及社会发展形势的关注,以此加强对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正确引导,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与此同时,高校在学生管理中应将文化自信纳入到对学生综合评定考核之中,以此加强学生对于文化自信的重视程度,从而使文化自信的现实价值得到彰显。
关注思政教学实践,将文化自信内化于学生心中
构建思政教育 络平台,提升文化自信
当今时代,互联 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从当前我国教育层面来看,“互联 +教育”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因此高校应采取有效策略最大限度地将 络平台的力量汇聚到一起,充分发挥 络平台的独特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和教育资源,强化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文化资源的学习与了解,以此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为了构建思政教育 络平台,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对思政教育资源库进行拓展,以此促进不同类型的高校之间通过数据技术实现教育资源的传递与共享,并且能够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教育资源加以整合与优化,进而使学生能够通过互联 的信息交流接触到跨越时空的文化资源,以此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修养;与此同时,高校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 络新媒体对外展示自身的校园文化,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积极弘扬社会正向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在此基础上,高校相关管理部门还应加强对 络的监督与管理,确保校园 络在安全的状态下运行,从而在建设 络教育资源平台方面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综上所述,在文化自信视角下积极探索高校思政教学的有效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而想要进一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就必须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入手找到突破口。因此,高校思政教师在教学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应自主融入文化自信思想,以此使学生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学生坚定的民族文化自信,以此助推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目标的早日实现。
基金项目:玉林师范学院高层次人才项目《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育人体系研究》(编号:G2022SK10)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