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蔚则事业兴 包头激活“第一资源”助力提档升级

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时代大潮,浩浩荡荡。

新形势,新常态,面广量大的各类人才是包头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优化人力资源,实现“提档升级、争创一流”目标的重要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人才事业新形势、创新发展新机遇,包头市人才工作以服务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主线,以“提档升级、争创一流”为目标,贴近地区发展实际需要、贴近产业企业做大做强需要、贴近地区创新能力提升需要,坚持务实管用、以用为本理念,全面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突出包头优势、挖掘人才潜力、汇聚“第一资源”,以开放环境和创新政策引才聚才用才育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创业的活力,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包头市人才总量超过81.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285.75万人)的28.6%,占自治区人才总量近三分之一。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5万人(高层次人才6.5万人),技能人才44.8万人(高技能人才16.7万人),农村实用人才1.7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6.7万人,社会工作人才2万人,党政人才1.6万人。

创新政策激发活力 完善机制服务人才

几乎每天,在包头博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车间内,公司负责人王亚雄都会穿着工装与工人们一起做事,随时对员工进行技术指导。

美国得克萨斯州农工大学博士、2009年入选中组部“千人计划”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曾荣获第二届百名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自治区“草原英才”……王亚雄从求学到创业,一路坦途,满身光环,2008年,他离开了工作和生活了多年的美国,带领团队回国创业。

在选择包头前,曾有全国20多个地区、单位力邀他加盟,但王亚雄有自己的选择标准。“合作首先要看人,与包头结缘,我看准的是这里惜才、引才的决心。”

引进像王亚雄这样的“金凤”,正是包头市加快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强力注脚。

近年来,围绕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包头市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先后制定出台了《包头市 “十三五”人才工作发展规划》、《推进“人才强市工程”的实施意见》、《 “杰出人才贡献奖”评选表彰奖励办法》、《关于鼓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富有地方特色和吸引力的区域人才政策,形成了“政策洼地”,导向激励作用进一步显现。同时,为了进一步准确把握人才政策、评价、激励与服务发展的契合点,包头市在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方面下“真功”,实现了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才来包创新创业,包头市制定了《包头大学生集聚计划》、《关于鼓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包头市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发挥科研院所和高校作用助推经济转型发展的12条工作措施》等一系列富有地方特色和吸引力的区域人才政策,形成“政策洼地”,打造“人才磁场”。

为了进一步“用好”人才,包头市不断强化评价激励机制,改变人才评价的行政化思维,在评价导向上突出人才驱动发展的贡献,提高了发明专利、技术突破、成果转化等指标在考核奖励中的权重。更加注重荣誉激励,2016年投入人才专项资金2045万元,启动实施了第一批“鹿城英才”评选、重大人才工作项目资助、名医(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等人才专项活动,加大对重大科研创新成果的奖励,引导更多的人才投入到研发、创新上来。为了留住更多人才,包头市不断完善服务保障机制,设立了包头市科技创新投资基金和科技创新引导资金,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型企业发展,累计投入3.7亿元对9个研发项目和2个成果转化项目进行了支持。建立了高层次人才服务卡制度,帮助高层次人才解决项目申 、社会保障、户籍、子女教育等问题,累计发放服务卡240张,为他们提供细致全面的服务保障。

搭建平台广纳群贤 开放视野人尽其才

水积鱼聚,木茂鸟集。搭建门类齐全的人才平台不仅是包头招揽八方人才的“梧桐树”,更是成就人才事业的“大舞台”。

2009年,北重集团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发了世界首台3.6万吨垂直挤压机,开展钛合金、高温合金等难变形金属的挤压制坯和模具制备研究,填补了国内空白,为航空航天、特别是为制造大飞机高性能发动机涡轮盘提供了优质材料。谈及多项创新技术的不断开发,该项目负责人说,这离不开强大的技术研发后盾,而北重集团特种材料院士工作站就是其技术支撑之一。该院士工作站中的才鸿年和陈蕴博两位专家都是我国材料研究领域的杰出代表,在两位院士和他们创新团队的带动下,包头市高校和该行业的许多精英都加入到了工作站中,而且还吸引来了不少优秀的博士和硕士毕业生。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包头稀土院稀土新材料院士工作站,万立骏院士团队开展的太阳能电池用稀土光谱转换材料的合作研发,光电转换效率提高了0.344(国外 道最高为0.16);内蒙古科技大学矿业工程院士工作站,彭苏萍、周国治院士团队开展了工业固体废弃物协同利用生产轻质保温建材研究,使废弃物掺入量达90%;包钢集团矿物加工工程院士工作站,余永富院士团队开展了包钢白云鄂博铌稀土尾矿工艺矿物学研究,开发了选铌后含钪富集物回收利用生产氧化钪技术,已在白云鄂博资源综合利用选矿生产线应用……

这些活跃在产学研结合最前沿的院士工作站成为了包头市集聚人才的新平台。近年来,包头市先后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等国内50多所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签订协议,建成北大包头创新研究院、浙江大学包头工研院等一批产学研合作基地,实施了200余项产学研合作项目,依托这些项目引进了一大批创新发展、转型发展急需的高端人才。同时,围绕稀土新材料、现代装备、新型冶金等优势特色产业,包头市建成国家级、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研发中心)94家,自治区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9家、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4家。利用这些平台发挥院士等高端人才的传帮带作用,培养了一大批本土人才。

北重集团研发团队研制的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先后获得6项发明专利,被列为我国新时期十大标志性装备之一。这成为了包头市打造团队研发平台用好人才的“标志性事件”。几年来,包头市共以“项目+团队+人才”的模式,充分发挥重点项目对人才的“虹吸效应”,共打造“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再制造技术”、“磁材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等58个“草原英才”工程创新创业团队,建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6个,自治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6个,创新团队引进高端人才成为了包头市吸引人才的又一“法宝”。

同时,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充分激发和释放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包头市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依托高新区、高校和民营企业,培育建成了稀土高新区创业街、北大包头科技园众创基地、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众创空间基地、包头市青年创业园等10家各具特色的众创空间,其中4家被列入自治区众创空间试点基地。为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营造了良好的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统筹联动优化环境 引领人才项目“量质齐升”

人才蔚则事业兴。

为抓好人才工作,让人才事业兴旺起来,包头市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对全市人才工作的领导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和考核体系进行全面理顺和规范。同时,不断加强“上下联动、地企联动、部门联动”工作格局,形成了引才育才用才工作合力,推动人才工作“量质齐升”。

突出上下联动。2016年,通过区、市、县三级共同努力,包头市成功承办了第四届内蒙古“草原英才”高层次人才合作交流会主会场活动,正式签约和达成意向性合作协议189个,签约金额465.4亿元,柔性引进学科领域有影响力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41人。

突出地企联动。为了进一步为引进和使用人才创造最优环境,市委组织部牵头组织包钢、一机等26家企事业单位赴清华、北大等知名院校招聘优秀毕业生。引导企业与高校团队、科研院所对接,吸引紧缺型人才以科研成果入股的方式到企业工作。

突出部门联动。建立了组织部门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协作配合的人才工作机制,为行业部门引才育才提供了联动保障。支持市卫计委、市教育局、市总工会等单位,实施了“名医人才培养工程”“领航校长、卓越教师工程”“包头工匠”等,有效激发各类人才的作用。

一个热心发现人才、诚心使用人才的企业,是充满希望、富有活力的企业;一个精心爱惜人才、用心聚集人才的城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城市。

砥砺奋进的包头,风起帆扬,千舟竞发;矢志发展的包头,招贤纳士,英才齐聚。(包头日 )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

(0)
上一篇 2017年7月7日
下一篇 2017年7月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