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广场舞已成为一道全民运动的风景,只要有空地,就有舞团各自为阵。然而,随着舞团数量增多,噪声也成为“衍生品”,干扰着周边居民的夜间生活。
公安和城管执法人员在五一广场现场劝导。(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今年5月,经省、市纪委点题,福州市生态环境局等9部门联合开展“静夜守护”城市夜间噪声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其中也针对不少广场舞扎堆区进行重点治理。福州市园林中心还会同下属公园管理处,结合智慧公园建设,在各市管公园噪声污染问题突出的地点,安装噪声监测设备、高清摄像探头和广播提示系统,将相关噪声监测信息接入公园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不仅如此,噪声监测设备还具备数据存储和分析功能,为公园管理部门后续的噪声污染整治提供了依据。
“我们通过走访调研还发现,广场噪声大主要是因为舞队之间音量相互影响,各个队伍都把音箱音量开到最大,相互竞争。”福州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工作人员说,在创新监管方式的同时,有关部门还通过对舞队负责人进行约谈、重新规划广场舞活动区域、普法宣传、限定娱乐时间等措施,约束群众做好自我管理。部分园区还与属地派出所密切联系,设置治安岗亭,遇到无法有效控制的噪声,园方及时联系属地派出所到场快速处理。
“有时候跳得起劲时,自己并不觉得声音大,不知不觉就打扰到了别人。现在大家都会不时瞄一眼监测屏,分贝高了就马上调小音量。”正在跳舞的王女士说。如果声音强度超过一定分贝,园区工作人员还会通过公共广播系统,对活动市民定点喊话提醒,安保人员针对性进行劝导。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