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将适时启动相关法律修订
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袁峻表示,广东目前在省的层面和各市的层面均已制定与垃圾分类相关的条例,但是早期制定的法规已有与目前的形势不相适应之处,也有一些在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目前,省人大正在编制2020年的立法工作规划,将考虑把垃圾分类相关条例进行修订。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黄诚宽表示,在对垃圾分类的立法中,一方面,有些重要的配套制度没有出台,例如垃圾分类的激励办法,实际上除了广州之外其他城市都没有出。又如,省的条例要求各市出台回收目录,但是基本上是也是没有出台,“所以整个条例实施我们感觉还是比较不到位。”
另外,《广东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条例》自身也有跟不上形势的内容。例如,按照中央的规定,垃圾要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条例中只对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进行了规定,而没有对分类运输进行规定。“所以接下来,我们将在适当时间启动条例的修订,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
如何加大处罚还在研究中
“依法拒绝回收和乱扔垃圾的行为是否进行了相关处罚?”刘涛又向省住建厅提问。
对此,省住建厅副厅长蔡瀛表示,垃圾分类在执行的过程中分为投放、收集、运输等多个环节,目前各环节间的有机衔接还不够。蔡瀛说,对于前端来说,处罚执行起来的难度也非常大,目前仍以鼓励为主,“对于如何加大处罚的问题,目前还在研究中。”
省住建厅城市建设处副处长林青表示,在垃圾分类的前端,目前已在尝试“不分类不收运”,以此来倒逼前端的分类,而末端也正在完善中。
另外,林青也提到,公共区域的垃圾分类执法是个难点,从国外的情况来看,投放点越少,垃圾分类做得越好。接下来广东可能会减少公共区域的垃圾投放点。
但他表示,公共区域垃圾投放点的减少,会在合理的规划下有步骤地实施,进而在投放的环节,减少给环境卫生带来的不必要的破坏。“这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要因地制宜来实施。”
要与危险废物处理做好衔接
省生态环境厅一级巡视员李晖表示,生活垃圾会有有害垃圾,其中的有害物质就包括了我们所说的危险废物。国家2016年出台的危险废物目录,同时附有一个豁免清单,其中,家庭产生这一类(危险废物)是属于豁免的。因为其是零散的。以前的管理不规范,有些危险废物就跟其他垃圾坐在一起拿去填埋焚烧。现在要正真落实垃圾分类,就面临一个问题:按豁免清单,对家庭产生的有害垃圾分类收集,在收集的环节是豁免的。
但收集之后的其他环节都要按危险废物来管理。“要运走,你用什么来运走,到哪里储存,运到哪里?都需要按照国家对于危险废物的管理要求来做。”因此,李晖指出,危险废物的管理要跟进到生活垃圾的分类中,要做好衔接。
李晖表示,根据调研的情况,垃圾分类的前端和末端都“开始动起来了”,但是分类运输、分类储存、分类交到相关部门等中间环节还面临较大问题,“很多地方设施不完善,分类收上来的垃圾又被倒在一起拉去焚烧和填埋,前端所做的分类就浪废掉了。”
“大范围有个收集点?每天大致产生多少垃圾量?分别运到哪里去?”李晖说,这些问题必须有规划,要把各环节打通。
李晖还指出,目前的居民小区分为几类,其中,新建小区和机关事业单位的住宅问题不大,有单位和物管公司进行管理。“难度最大的是一些老旧小区。”李晖说,这些小区是当年的一些国有大型企业所建,但体制改革后这些单位就不存在了,这些小区既没有物管,也没有单位管理,是垃圾分类的难点,需要重点关注。
前端按量收费操作会比较困难
垃圾分类处理回收的定价机制是代表们关注的重点之一。广东吉熙安电缆附件有限公司副总工、质量检验部经理龙莉英提出,可以对于各类垃圾实行分类回收、按量收费。
对此,省发改委副主会、省能源局局长吴道闻表示,对于各类垃圾实行分类回收、按量收费是很好的思路,但定价权在国家而不在省一级。目前的垃圾处理费有两类,一类是城镇生活垃圾,目前采用行政事业性收费,属于前端收费,其他是后端收费,采用政府指导价。
“我个人认为如果在前端采用按量收费的话操作起来会很难。”吴道闻说,例如交几个电池收多少钱,很难确定,所以目前还是按户均来收。吴道闻认为,其他的激励措施可能会更加有效,比如几个废旧电池可以换多少矿泉水等,来激励住户进行更精准的分离。
吴道闻说,后端的收费属于经营性服务的服务费,所以采用了政府指导价。“就是处理多少给多少钱。”吴道闻表示,目前广东省有相关的定价制度,各地市也有指导价,但是有一些没有到位,到位比较好的是医疗垃圾的处理,“但这类政府指价核定起来有难度,因为分类还没有分好,垃圾处理设施也没有建好。”
黄业斌:要让群众在垃圾分类中有获得感
“要让人民群众在垃圾分类当中得有获得感,要让垃圾分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业斌强调,要让群众在垃圾分类中体会到乐趣,而不要增群众的生活成本,“增加一点工作量是可以的,你总是增加群众的生活成本的话,谁还愿意来分?”
黄业斌说,要像抓厕所革命一样来抓垃圾分类,对垃圾分类要提高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上来认识,“环境怎么保护、垃圾怎么处理,都体现了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黄业斌还指出,要更加注重了落实责任主体,落实责任制,不能“九龙治水”,需要有牵头部门,“河长制、湖长制都是很好的借鉴。”
“家庭是垃圾分类的基础,谁来培训家庭?谁来告诉家庭如何分类?”黄业斌说,家庭的青年怎么培训,保姆怎么培训,退休的老太太怎么培训,都是要考虑的问题,而这些都可以发挥志愿者的作用。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