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江门 | 从固体废物中“挖”出“宝藏”

日前,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等18个部委联合印发《“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提出国家将推动100个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江门位列其中。随后,江门市发布《江门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

据介绍,“无废城市”建设是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方案》提出,江门将以工业固体废物等主要固体废物为重点,大力推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发挥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强化制度、技术、市场、监管等保障体系建设,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探索具有江门特色的“无废城市”管理新模式。

工业固废热解气化成“能量”

“通过热解气化,工业固体废弃物转化为可燃气体……”江门绿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润环保”)总经理王明生以简洁的语言介绍公司研发的有机固体废弃物热解气化处理系统。

位于江门市新会区大鳌镇的中集渔业科技示范基地内,一个个高数米、宽10多米的巨大养殖池赫然可见。养殖池内大量罗非鱼在水面翻腾。新会中集渔业科技事业部总经理黎泽深介绍,鱼类养殖时会产生大量含有残饵鱼粪的污水。为此,养殖池内部设置了双路集污器,可自动将污水分为污染程度低、较干净的“上部水”和污染程度高、含残饵粪便的“下部水”,分别输送到水处理单元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处理出来的残饵粪便经过生物改性处理,成为种植农作物用的有机肥,实现资源化再利用。

生活固废产出“绿色电力”

而在《方案》中,针对生活源固废特别提到了“精细化管理、建立完善分类资源化处置体系”的要求。在这方面,位于江门开平的开平市固废综合处理中心走出了绿色处理“新路子”。

据悉,该中心的核心就是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每天晚上,来自开平城区的约600吨生活垃圾投入焚烧炉内。运行人员通过中央控制室的监控屏实时监测、调整焚烧炉内的氧量、送风量等参数,尽可能让垃圾燃烧效率最大化,日发电可达30万度。且燃烧产生的烟气通过净化系统处理,不影响周边空气。

运行人员还介绍,通过焚烧发电,中心内其他垃圾处理项目也能获得电力;垃圾焚烧产生的蒸气余热被运送到污泥干化处置项目,作为污泥干化的热源;污泥车间产生的臭气通过管道运输到垃圾焚烧车间,作为焚烧助燃剂焚烧处理;干化后的市政污泥以及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后剩余的残渣又被运送到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与生活垃圾掺烧,产生电力。整个中心由此实现100%固废无害化处理、污染不外排。

据统计,自建成使用以来,开平市固废综合处理中心共处理生活垃圾超过58万吨,产生了2亿多度绿色电力,相当于节约标准煤超过6.7万吨。

责编 | 黄铁安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

(0)
上一篇 2022年7月3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