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供应链转化——“纸箱回收”的观察与思考

南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邓恒进

数字化转型

供应链是主战场

数字化只有经过供应链转化

才能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存续和战略规划

“数字化”、“供应链”是当下的两大热词, 告、讲座、研讨肯定会提到,要不就会有落伍的感觉。

“供应链”是“数字化”的主战场,“数字化转型”是否成功,“供应链水平是否提高”是主要衡量标准。“供应链水平提高”离不开“数字化支撑”,数字化如何支撑供应链水平提高呢?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业务数字化,数据业务化”,即先把供应链业务数字化,再用数字化产生的数据去改善供应链业务。

“利用数据进行改善,把数据转化为价值”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决策者、管理者重视供应链转化。理解起来有些抽象,以“纸箱回收”为例来说明。

小区内的“纸箱回收”设备安放一年多了,刚开始好多人不看好,说是形象工程,持续不了太长时间。一段时间之后,去投递的居民发现“回收箱较小,很容易满箱”,总是“辛辛苦苦抱着一堆去投,结果箱满不能投,只能扔到旁边的垃圾桶,让人心情很是不爽”,当时我还写过一篇内容《纸箱回收设备引发的思考——数字化转型,供应链为主》(单击可看)。

今早我去投递时,忽然发现原来的一台设备变成两台了,看来纸箱回收的效益还不错,要不然为啥会增加设备?一台变两台,估计是为了弥补“回收箱较小”的不足。

改变“回收箱较小”除了增加设备以外,是否还有其他解决方案,正在关注“数字化”和“供应链”的我想到了下面方案:

方案1:增大回收箱容量;

方案2:回收箱加装压缩装备;

方案3:增加回收频次;

方案4:雇佣编外人员(门口保安就不错),满了就换,把满的搁边上,累加到一定程度,回收人员用车来拉。

我想到的加上已实施的“增加设备”,共5种方案,哪一种更好呢?需要数据支撑,量化评价,链条上下游来通盘考量。

数据,“多长时间就满了,满了多长时间没换,一天哪个时间段满得快,一天满多少次,一周七天哪天更容易满,回收师傅一次拉多少,拉一趟多长时间”,应该有一些,毕竟“纸箱回收”是依托“互联 和数字技术”运营的。

量化,除了上面的时间数据和工作量数据外,还需有回收师傅工资和雇佣编外工资的数据,更广范围的还需有“回收设备的周围是否有空地的数据”,回收箱多大合适的数据(既扩充空间,也方便搬动),“改大回收箱经济还是增加回收次数,或是雇佣编外人员更经济”的数据,等等。

链条上下游,依托供应链三条流来看,资金支付目前看来问题不大,信息传递也有所改进(通过微信小程序就可以查看能否投递),难就难在实物流上。“一会儿就满了,满了该怎么办”,5个方案(应该还有其他)都是为了解决这个。

纸箱回收,虽说有公益性质(绿色环保),但也要通过盈利来维持,回收量越多,盈利就越大。投递越方便,回收量就越大(当然也受回收价格影响),“回收箱满了能否及时更换”影响着“投递的方便程度”。

“回收箱是否满”数字化系统已经实现实时告知,“满了更换”需要管理来支撑,需要考虑供应链上各方的制约,是否安排回收师傅及时更换,是否雇佣编外人员更换,回收设备附近是否有存放地点,是否能得到小区物业的允许,是否会影响周边环境,……

“纸箱回收”的数字化应用已比较先进,但要产生价值,需要“纸箱回收”供应链转化,需要利用已有的数据(也可以再进行定向收集)改善实物流。改善效果如何,取决于这个“纸箱回收”企业决策层、管理层的管理理念和细节落实。真要到了“断电废弃”的时候,肯定不是“数字化水平”不够。

江苏全省正在大力推进“智改数转”,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是智能化的基础。数字化转型,是利用数字化促进企业转型,从之前的粗放转型为精细。供应链是数字化的主战场,数字化转型,供应链先行。供应链先行,具体为供应链业务先数字化,再用数字化产生的数据驱动或改善供应链业务。无论是是数字化,还是驱动或改善,都是供应链的转化,都应以业务的需求和提升为主,因此“数字化转型,供应链转化”。

延伸阅读:

◆纸箱回收设备引发的思考——数字化转型,供应链为主

◆数字化助力供应链应对挑战

◆跳出IT做IT,“智改数转”显身手?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

(0)
上一篇 2022年6月25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2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