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枪械,尤其是狙击步枪的设计,是从子弹开始的。
舰载机就是航母这支“枪”的“子弹”。枪械的设计是为子弹服务的,航母的设计同样是为舰载机服务的。
所以,要变革航母,首先从变革舰载机开始。
航母现在有什么问题?造价太贵,研制、生产、训练与维修周期太长。
原因也不复杂,因为航母太大。但航母不是天生就像现在这么庞大。航母的吨位与体积是与舰载机的吨位与体积同步提升的。
舰载机从螺旋桨时代进入喷气式时代之后,飞机本身的吨位体积与性能一起飙升。一同飙升的还有油料与弹药消耗、零配件的种类与数量,以及飞机甲板起降的难度。
所以为了灵活顺畅的在舰上运作舰载机,为了能装载足够多的舰载机及其配套的油料、弹药与配件,为了提供尽可能长的起降跑道,容纳复杂庞大精密的弹射器与拦阻装置,航母的吨位与体积就不可避免的变得庞大。
舰员数量也随之水涨船高,这又对航母上的能源与动力系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制造航母的船厂与航母母港也要进行相应的升级。
一大堆的麻烦事,都是因为舰载机的变化引起的。舰载机不改进不改变,现代航母的这些问题,就不可能得到根本的改善。
而且各国对于投入重金研制的航母,必然要求一个很长的服役期,通常都超过半个世纪。而在这么长的时间内,舰载机是很可能更新换代的。
但是如果航母不换的话,舰载机的设计就必须按照航母的样子来,反而开始受制于航母。违背了航母应该围绕来舰载机设计的原则。
这就可能出现新设计的舰载机因为航母的限制无法适应新任务新战场的可能性。如果抛弃旧航母,那么过去的投资就无法充分利用,重新研制航母也是件成本非常高昂的事情。这就陷入了两难。
只有从头开始运用全新的思路,才可能彻底的解决问题。所以,我们需要重新定义舰载机。重新定义要达到的最重要的效果,就是让舰载机变小。同时,还能完成任务。
只要舰载机变小哦了,航母立马就能缩小一圈。减肥一身轻,当代航母存在的问题将得到极大缓解。
由于其他军种的崛起,海军中潜艇的发展,水面火力舰艇的发展,舰载导弹的发展,航母与舰载机的地位与重要性在军队中,在海军中是有所下降的。面临的威胁却增加了不少。这是新时代航母与舰载机设计时面临的大背景。
总的来说,航母与舰载机的作用,在向最初的定位回归,舰队的侦查与反侦察任务,信息战的内容是航母与舰载机的强项。火力作战中,反舰任务很可能被中远程的反舰弹道导弹,反舰的高超声速导弹,隐身反舰导弹替代。
反导与反卫星也主要是由其他舰载武器与水面舰种来完成,与航母的关系不大,因为航母上的舰载机出动速度太慢,飞行速度也太慢,武器射程也有限,因此就算是在空中巡逻的飞机,在反导与反卫星的火力拦截上,效率都很低,不过利用舰载机的平台优势,用电子战来反导还是可以一试。
远程防空,外围反潜,对陆大规模火力打击,还是得航母与舰载机来完成。这是航空母舰的传统任务了。舰载机在这些任务中的优势,是其他舰载武器无法替代的。
在对陆的大规模火力打击中,航母的主要目标也是敌军的陆地机场以及中远程导弹发射阵地,或者其他的重要目标。而不是敌人的地面部队。因为敌人的地面部队对航母是没有直接威胁的。
要战胜敌人保存自己,航母首先要把这些高威胁的具有远程攻击能力的目标打掉。这些目标其实是不太多的。而且只有机场比较难打,如果想彻底摧毁的话。地面部队与其他不太重要的目标,完全可以不打,或者交给抵近的火力舰去负责。打击地面部队,只能算是航母的次要任务。而且这对中国的航母来说尤其如此,因为我们还处在争夺制海权的阶段。
总结一下,航母以及舰载机的任务是信息战+远程防空/外围反潜/对陆大规模火力打击。同时,航母将受到远程、高速、隐身的空中火力威胁与空天侦查,地面与海面的超地平线远程雷达的信息威胁。
小型化的航母与舰载机能在这样的威胁环境中完成任务吗?
从火力作战的具体内容来看,对舰载机的火力要求都不会太高,只是航程要大。小型舰载机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更何况现在的武器精度高突防能力强。载弹量不需要太大。只是要求航程大,舰载机完全可以做的小一些。
问题在于信息对抗。平台越大,就能装备种类越多性能越好体积越大的光电设备,就可以在信息对抗中获得优势。小型舰载机在这方面完全没有优势。面对敌人的大型重型战斗机没有优势,面对预警机与轰炸机没有优势,面对水面舰艇没有优势,面对超地平线雷达也没有优势。
所以,不能指望小型舰载机在 电对抗中胜过其他更大的平台。要赢得信息对抗的胜利,小型舰载机只能在自身的特点中找办法,那就是利用隐身,与更多的数量来赢得信息对抗的胜利。只要利用隐身优势与数量优势接近对手,小型舰载机至少就不会在信息对抗中落败,这时候双方都能看到对方。
如果还是被电磁压制,那就是用防辐射武器直接火力摧毁对方。小型舰载机完全可以在近战中凭借数量与机动优势,以及辐射攻击,获得信息对抗胜利。
而且小型舰载机的武器射程较为有限,也要求在近距离,防区内对敌人发起攻击。信息对抗的策略,同样适用于火力对抗。
总之,小型舰载机的战斗方式是穿透式作战、接触式作战。危险性较高,不过不要紧,成本低规模大,损失的起。
小型航母与大型航母相比,打击半径还是要小一些的。大型舰载机的自身半径+武器射程,打击半径3000km是没问题的,小型舰载机很难做到。大型舰载机的防空半径与反潜半径也要比小型舰载机更大。但这个结论的前提是舰载机是重复使用的。
既然是使用低成本的小型舰载机,那么就可以进行自杀式的“神风”特攻作战,小型舰载机如果不用回航,打击半径、滞空时间都将增加一倍。
小型的可以一次性使用的舰载机是种介于导弹与战机之间的舰载武器。与导弹相比更灵活,可以多次攻击,便于海上再填装再补充。与重复使用的飞机相比,成本低体积小可以大量装备。
而且,现代武器的杀伤力大、精度高,突防力强,制海型航母面对的陆海空对手(潜艇,水面舰艇,各种作战飞机,机场,导弹阵地)也都很脆弱,真的打起来估计就是一波流,首战就是决战。一次性的舰载机恐怕并不是什么劣势。反而能节约很多成本,增加决定性的一波流的攻击强度。
一次要了对手的命,也就省的舰载机来回飞了。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舰载机以弹药的身份击毁敌人的作战平台还是很划算的,能不能多次使用也就意义不大了。只要舰载机无人化就行。
这就弥补了小型航母相比大型航母打击半径不足的问题。大型重型舰载机是不可能用作一次性的自杀袭击的。所以大型航母未必有远程打击优势。
其实,如果航母与舰载机的成本能有效的降下来,远程打击其实也没有太大的必要。既然损失的起,何不把航母顶上去,近距离打击敌人呢?这样就更不用在意小型舰载机性能上的不足了。
打仗就会有损失。舰队不能一有危险性就离得远远的,离那么远还有作战效率吗?还能打击敌人吗?航母当然是宝贵的作战资产,但如果变成了不能损失的宝贝疙瘩,那不就是新时代的“大和”舰的精神续作?因为太宝贵,所以基本没有投入战场使用,成了海军的豪华旅馆。
那要这样的航母,这样的舰队有什么用?所以,有没有必要去追求极致性能,追求超级航母与超级舰载机,这本身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拿电脑的发展历程做个不太恰当的类比,我们的眼睛为什么一定要盯着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大型机”、“巨型机”,从而走入超高成本与巨复杂性与极少装备数量的绝路呢?真正引发变革的,不是“微机”的广泛运用吗?
综上所述,理论上,大型航母与重型舰载机能做的事,小型航母与小型舰载机以自己的方式也能做。小型航母当然不能搭载大型舰载机,大型航母则可以搭载大型或小型舰载机,但小型航母能完成的任务,与大型航母基本是一样的。所以,利用新概念的小型舰载机来变革现代航母,理论上具备可行性。
其实目的就一个,用无人舰载机把航母的成本降下来,变成消耗品,变成在未来高强度,高烈度战争中有用的、能用的东西。
因为我们最主要的敌人是世界有史以来最强的美帝。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