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二环一个学区内的文具店中,上二年级的小男孩丁丁独自一人正在挑选今日的盲盒卡片。他选择了三包20元卡包,随后又拿走了两包10元卡包,然后将一张百元大钞直接丢到文具店收银台,头也不抬。结完账,丁丁开包装、分类卡片、去重、整理稀有款卡片等动作一气呵成。
8月16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开征求《盲盒经营活动规范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其中规定盲盒经营者不得向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向8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商品,应通过销售现场询问或者 络身份识别等方式,确认已取得相关监护人的同意。意见稿同时强调,鼓励地方有关部门出台保护性措施,对小学校园周围的盲盒销售模式包括距离、内容等进行具体规范。今年6月,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和省消保委联合发布 《十大危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分析 告》,《 告》列出了十大危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其中利用盲盒诱导未成年人过度消费位居首位。
盲盒“攻陷”文具店,有盲盒产品售价上千元
传统的文具店似乎变身成了盲盒店,买文具渐成了类似上述抽卡游戏的冒险之旅。
在北京百荣世贸商城的晨光店铺门口,一块开学季宣传牌分外显眼。宣传牌上写着店铺内最火热的几款商品,其中“国潮盲袋”“爆款盲袋笔”两款商品位于宣传牌最醒目位置。
走入店铺,三排货架上摆满了盲盒文具产品,且货架位于文具店中心位置,紧邻收银台。而普通的文具则分布在文具店两侧。
此时正处于开学前夕,前来购买文具的学生顾客络绎不绝,开学即将上三年级的小女孩妙妙就是其中一员。妙妙手中拿着一个绿色盲盒,正聚精会神地挑选第二个盲盒文具。尽管妙妙爸爸多次以“包装花哨,没什么用”为由试图拉走女儿,但终究还是抵不过孩子的撒娇攻势。
在该店的文具盲盒区,“限定”“随机”“珍藏”“隐藏款”“独家首发”等字眼以醒目的方式被摆放在盲盒产品旁。在收银台排队区域,还有两款盲盒福袋被列在特价区等待顾客挑选。
文具店变身背后,为其供货的公司也已改弦更张。在文具龙头晨光股份刚发布的半年 中,晨光股份称:国内文具消费呈现品牌化、创意化、个性化和高端化的趋势,精品文创产品需求进一步凸显,推动从文具到文创生活的升级转型。早在四年前,晨光就曾推出晨光生活馆、九木杂物社两个以潮玩、文创类文具为主的主题零售店,截至2021年6月底,九木杂物社在全国共有403家,晨光生活馆则有60家。
最终结账时,妙妙一共购买了两个盲盒笔和一袋盲盒福袋,共计拆出17支笔。今年暑假,丁丁平均每周购买两次奥特曼卡牌盲盒,临近开学的几周,丁丁几乎每天光顾文具店,每次消费金额均在百元左右。
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儿童发展心理学副教授张璟从儿童心理角度解读了未成年人间文具、玩具盲盒的流行原因。张璟认为,首先,盲盒契合了未成年人追求新鲜、好奇心强的特点,盲盒背后的不确定因素会强烈地吸引孩子;其次,未成年人争相追赶市场潮流,随大流的行为背后其实是追求社交认同感,孩子们在拆盒、盲盒交换等过程中建立起以兴趣为圈层的群体,形成一个个小众兴趣圈,例如手帐圈等;最后,相较于前几代人,当下的未成年人由于教育理念、时代背景等因素变得更加“自我”,即更在意自己的感受,注重乐己需求,不再仅以实用与否判定商品价值,相反获得快乐是他们的核心需求。张璟表示,一味粗暴禁止未成年人购买盲盒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沉迷问题,成年人只有先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针对未成年人沉迷盲盒的现象,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从家庭和学校教育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家长和老师应该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沉迷盲盒的背后很可能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某些心理需求尚未得到满足,例如,性格孤僻的孩子缺乏朋友,搜集盲盒、稀有卡牌可以使其获得某种满足和成就感;留守儿童缺乏父爱母爱,沉迷盲盒则可以帮助其缓解孤独等。其次,家长可以在孩子日常生活中发力,丰富孩子的闲暇生活,例如引导孩子做家务、陪孩子出去游玩、增加孩子阅读量、和孩子一起做饭等。“我们研究发现,闲暇生活不丰富,缺乏陪伴的孩子大多会在某种爱好上沉迷,例如 络游戏。这是孩子自我保护的体现,总是要找点乐子,沉浸进去”。最后,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尤其是自控能力的培养。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在孩子小时候多做一些自控能力训练非常重要。
盲盒稀有款渐成社交“硬通货”,商家对孩子精准营销
谈起学校周围售卖的盲盒,上小学五年级的泽泽第一反应是自己念三年级时极度羡慕的朋友鑫鑫。在三年级时,奥特曼卡牌盲盒如瘟疫般在低年级男生之间蔓延,稀有卡牌一时间成为了小男孩之间最炙手可热的玩具,也是男孩间的流通硬通货,几乎可以兑换一切其他玩具。而持有大量稀有卡牌的鑫鑫自然而然也成为了男孩们争相追捧的“孩子王”。
每逢放学,班内一大群男孩便会跟随鑫鑫来到学校门口的文具店,观摩鑫鑫的抽卡过程。“一群同学围着鑫鑫,抽到稀有卡的时候鑫鑫会把卡举得高高的,让大家都能看见”,这时泽泽总会两眼放光,争抢着挤到最靠近鑫鑫的位置,查看鑫鑫抽到的每张卡片内容。不过碍于零花钱较少,泽泽只有在考试成绩出色时才能得到妈妈的奖励,体验一回鑫鑫“孩子王”的感觉。
在该商家售卖的几款盲盒笔中,最多的一款共有12个不同角色,以每支零售价10元为例,孩子要想集齐全部角色最少需要120元。
不过,由于目前尚无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商家的这种营销行为很难被定性和规范。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在盲盒相关指引政策出现前,商家对于盲盒文具等盲盒产品的营销行为都属于正常市场行为,“只要明码标价,都是合适的”,但考虑到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盲盒卡牌、盲盒文具等本身又带有博彩性质,孩子购买盲盒时很容易带有赌博心态,进而沉迷其中。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则表示,文具店引导未成年人不理性消费是不道德的行为,没有肩负起成年人应尽的对未成年人保护的社会责任。根据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规定,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为绝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8岁以上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均需要由法定代理人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认。
盲盒中三无产品泛滥,普通文具套上盲盒价格暴涨数倍
除了买了吃亏和上当,一些文具盲盒内的产品本身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这些三无文具盲盒还可能涉及侵权问题。有商家也表示,因为涉及侵权问题,现在做皮卡丘盲盒笔的厂家很少了。
今年2月我国正式实施的新修订的《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规定,文具标签中至少应包含有产品名称、生产厂名、厂址、产品标准编号、产品使用说明、适用年龄范围、安全警示等标识,且标识应清晰易读耐用。“三无”产品容易出现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情况,学生长期接触这类产品,可能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针对市场上的盲盒乱象,刘俊海从监管层面建议,对于置未成年身心健康不顾的企业,要发挥法律法规的引导作用,让盲盒治理法制健全、有法可依。针对盲盒潮,要建立健全严格的分级销售制度,按照年龄严格分级,建立全天候、全方位、跨市场、跨地域、信息共享、快捷高效的监管体系,真正打造未成年人友好型的盲盒经济的生态环境。此外,在法律法规执行过程中,也需确保规范最终落实到商家这个最小单位。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