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保须“一抓到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云南在整治滇池生态保护相关问题中,利剑高悬,为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树立了铁规矩、新标杆。

滇池一角

彩云 评特约评论员 何冠军

2月19日,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予波率队调研滇池保护治理工作,强调凡违必拆!对中央督察指出的问题给出整改时间表,确保于2022年内全部完成整改任务,把人为活动对滇池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滇池是昆明的眼睛,也是云南最珍贵的生态资源。滇池生态环境问题在2021年被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通 后,云南持续推进整改,以事立案、直查直办,深挖细查违规违建背后的责任、作风、腐败等问题,对长腰山片区及滇池南湾未来城五渔邨项目违规违建中的29个责任单位和58名责任人,进行了追责问责。对督查反馈问题盯住不放,一抓到底,列出整改时限,彰显了云南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的坚定决心,让人们对彻底拆除环滇池违建充满信心,对更加美丽的滇池未来充满期待。

曾经有人把生态环保督查看成“一阵风”式的运动,心里抱着“挨一巴掌打,忍一忍,再揉一揉就会过去”的观念。去年以来,云南把整治滇池沿岸违规违建作为检验干部立场、品质、能力、意志的试金石,实施“湖泊革命”,坚决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问题,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昆明晋宁长腰山过度开发严重影响滇池生态系统完整性”“环湖造城”“贴线开发”等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新春伊始,云南在滇池生态治理方面的笃定行动备受瞩目,必将彻底打破一些人企图在观望等待中蒙混过关的幻想,坚定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信心,推动滇池生态保护再上一个新台阶。

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这告诉我们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影响大局。生态保护的道理同样如此。保护滇池的碧水和美丽,是人民幸福和可持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而环湖违章建设的利益却近在眼前,使人眼红。在利益的诱惑下,任何治理方面的丝毫松解,任何拆除违章建设方面的手下留情,都会引来成群跟进的“效仿逐利者”,让滇池不可再生的生态资源成为被蚕食的“公地”、被忽视的“破窗”,导致治理保护前功尽弃,造成生态环境方面无法估量的严重后果。滇池生态保护已经有了良好的开局,必须克服“松口气、歇歇脚”的麻痹思想,防范一切形式的作风“开小差”,坚定不移、驰而不息地推进治理措施落实落地落细,严格执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坚决把违章建设拆除干净。

“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近年来,云南在整治滇池生态保护相关问题中,利剑高悬,为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树立了铁规矩、新标杆。随着整治的深入,低垂的果子早已被摘完,剩下的违章建设虽然表面上数量可能不大,但往往都是些难啃的“硬骨头”。目前滇池的生态治理可谓到了“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关键时刻,继续保持“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做到责任到人、列出清单、逐项落实,坚持严谨细致的态度、求真务实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勇往直前的行动,才能确保凡违必拆、应退必退、应减必减、应调必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革命性举措推进生态保护,全面彰显的生态优势定能托举起一个高质量发展的新云南。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

(0)
上一篇 2022年2月13日
下一篇 2022年2月1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