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尘4x/图)
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了年度环境噪声污染防治 告。 告指出,虽然城市声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2020年全国噪声投诉仍高达约201.8万件,其中社会生活噪声投诉举 最多,占53.7%;建筑施工噪声次之,占34.2%;工业噪声占8.4%;交通运输噪声占3.7%。这表明,噪声污染危害不小,应该引起更多重视。
告显示,大城市噪声污染更普遍,尤其是夜间,达标率更低。2020年,31个直辖市、省会城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各类功能区共对噪声进行了4406点次监测,昼间夜间各2203点次,昼间达标率为92.8%,夜间达标率则只有72.6%,大城市居民要想睡个安稳觉不容易。
噪声污染会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人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身边噪声过大,就会影响注意力,大大降低工作效率,严重时可能心烦意乱,无法做事。噪声对孕妇、胎儿、学生等特殊人群的影响可能更大。所以每年高考期间,有关部门都会在考场附近执行特殊管制措施,降低考场周围的噪声水平。噪声还可能导致更大的健康风险,尤其是长期暴露在较高的噪声水平之下的话。世界卫生组织的噪音风险指南指出,噪音污染可能导致人睡眠不足、听力下降、耳鸣、精神压力增加,甚至心血管疾病风险也会上升。
目前中国城市的噪声水平仍然较高。比如,世界卫生组织噪声风险指南制定工作组建议,公路交通噪声平均水平控制在53分贝下,夜间45分贝下。而2020年中国城市白天的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66.6分贝,远高于世卫组织推荐的标准。
中国早在1996年就通过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对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交通运输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的防治分别作出规定。国家环保部门从2011年起,每年都会发布专门的噪声污染防治 告。但是,噪声污染水平改善的幅度还是太小。噪声污染应该得到更多重视,其防治应该提到更高优先级上。
当然,噪声污染防治最重要的工作,首先是降低公共场所的噪声污染。这需要对噪声污染进行更密切的监测,采取更多的防治措施。目前,中国对城市功能区的声环境监测每个季度才开展一次昼夜监测,一年只有4次,而区域声环境、道路交通声环境监测每年进行一次昼间监测,夜间监测每5年才开展一次。这样的监测频率,难以准确衡量日常的噪声污染水平。环保部门有必要将噪声污染监测常态化,像空气质量监测一样,对噪声污染进行实时监控,进行更多研究分析,并指导噪声污染防治。
对噪声污染,有必要给予更多重视,像治理空气污染一样,进行噪声污染治理。
辛省志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