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西安八府庄的李女士反映,自今年夏天以来,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晚上想静静。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愿望,如同其他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一样,越发变成了一种奢望。
原来,她所居住的小区门口有一个烤肉摊,每天下午五六点开始营业,一直到半夜两三点才结束。烤肉摊上食客本来就多,人声嘈杂,再加上现场还有音乐“造势”,即使关上门窗,噪音也不绝于耳。
与李女士有类似遭遇的人恐怕不在少数,小区里各种车辆不时的鸣笛和警 声,犬类的吠叫声,婚丧嫁娶、乔迁新居时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等等,让许多人不堪其扰。噪音,的确成了城市污染顽疾之一。
部分地段瞬时噪音超100分贝
公园北路与长乐中路十字周边,平均噪音在75分贝左右,汽车鸣笛时突破80分贝。即便是在车流最稀少的时候,也达到了65分贝左右。该附近路段距居民楼位置较近,且没有绿化带隔音。
在地铁一号线、钟楼盘道内,噪音稳定在80分贝左右。部分公交车上,瞬时噪音最高时已突破了80分贝。
17日晚7时左右,城市人流、车流高峰已退。但在钟楼东大街方向的公交站旁,噪音最高却达到94.5分贝。不远处苏宁电器旁的vivo手机店门前,音乐声、促销声混合一起,当电动车鸣笛穿行时,瞬时噪音超过了100分贝。
18日上午,因为中秋节已经收假,小寨天桥上下较前几日略显冷清。但在天桥下实测发现,噪音基本维持在65分贝以上,最高仍可达90分贝。天桥上则时常飙升到80多分贝。
10个设区市仅一半达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规定,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的昼夜最高限值分别为65、55分贝,适用于城市道路交通干线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河航道两侧区域的最高限值分别为70、55分贝。其他区域类别的昼夜最高限值都在60、50分贝以下。
据此前环保部发布的《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 告(2016)》显示,约1/4城市夜间声测不达标。去年,全国共收到环境噪声投诉35.4万件,约占环境投诉总量的1/3。
另据省环保厅介绍,2015年10个设区市中,仅宝鸡、咸阳、铜川、渭南、安康和商洛等6个城市各功能区昼、夜间噪音达标,其他城市均不同程度超标。今年上半年,则只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和商洛各功能区昼、夜间噪音达标。截至8月底,省级共受理投诉信访案件489件,其中噪声投诉93件,占总投诉数的19%。
厘清部门职责树立大环保观念
对于噪声污染防治,省环保厅称:我国现行噪声污染防治法律体系形成于2008年,法律规定工业企业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由环保部门管理,社会生活噪声和机动车噪声由公安部门管理,航空器、铁路机车和船舶噪声分别由民航、铁路和港务部门管理。随着我国城市建设高速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无法调和的噪声管理矛盾,以及大量法律未作规定的新问题,出现“能管了的法律没职责,管不了的法律有职责,但问题难以解决”的情况。比如居民区包围工业企业引发的噪声纠纷问题,商住一体楼宇中央空调及电梯噪声震动扰民问题,学校大型活动高音喇叭噪声扰民问题,城市发展引起的道路交通噪声扰民问题,夜间渣土车噪声扰民问题等,这些问题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同样也是噪声污染问题的重点和难点。
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今年提案指出,在噪音管理上,目前缺少配套法规。在操作层面,特别是相关部门如何相互配合上缺乏细则。因此,应进一步增强环境法治意识,厘清部门职责,进一步树立大环保责任观念,明确产业主管部门环保主体责任、环保主管部门执法监管责任、公安司法部门执法共同责任。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