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杂说——我环保,与你无关,与地球也无关

前几日,在英国召开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

因为名字看起来挺普通,在国内似乎也没有多少人关注,但其实据有些媒体的观点看,这可是个重要的会议,堪称《巴黎协定》签订之后关于气候问题的最重要的会议了。

当然,这个会议的重要既体现在不少西方国家的领导人,包括美国拜登总统在内,都“踊跃”参了会。当然也可能正好是反过来,因为参会的人“级别”有点高,衬托的会议似乎也重要了许多。

但是,颇为值得玩味的一个消息是,美国总统千里迢迢飞渡重洋来到欧洲开会的期间,甚至又一次陷入了“拉还是没拉”的舆论漩涡之中时,其后方却似乎不是很太平。美国众议院共和党党鞭斯卡利斯竟然在媒体上对拜登“拆台”,大有不把总统放在眼里的意味。

原本美国政治的撕裂,已经算不上什么新鲜事了,单纯从新闻价值的角度看没有什么新闻价值了,就像 道“太阳今天又升起来了”这种事情一样。

但是这个共和党人的观点,猛一听似乎颇有几分道理,也能唬住一些朋友。既然能造成人们思想上的混淆和混乱,那么就值得就此探讨一番了。

除去其攻击敌对党总统的语言之外,这个人的主要观点就是:早在人类出现在地球上之前,就已经存在“碳排放”这回事了。地球在数以亿万年计算的历史之中,大气温度本身就是在不断变化着的,有远比现在平均气温高的多的时间段,也有远比现在低的多的时期,但那时并没有人的存在。温度的周期性变化,其实就是大自然的本来面目。

其言外之义其实是说,现在政治家和一些科学家不断把“碳排放”、气候变暖、温室效应的原因定义成人类行为导致的结果,可能是错误的。人类活动没有那么大的作用,别看现在平均气温在不断升高,但地球可能只是处在又一个正常的气温变化周期之中而已。

看到这里,似乎对气候问题有所关注的朋友,或者是对自然地理有所了解的朋友,亦或是亲身经历过什么自然灾害事件的朋友,会觉得这个观点十分具有说服力。

首先,人类确实很伟大,即使不考虑那种种已然暴露出来的人性缺点,人类的确也掌握了巨大的改造自然的能力,但相对于地球来说,人类的力量实在微不足道。

就不说别的,自然演化中很正常不过,也渺小不过的一粒算不上多么厉害的新冠病毒,就给这个让人无比自负的人类文明带来了多么大的挫败感,以至于其中的一些发达国家都要“缴械投降”了。

其次,这个气候变化的周期性,的确是被证实了的科学观点,并不是什么民间科学家的臆想,或者是编造的阴谋论。

冰川期的存在是被地质学等科学切实证实过了的。地球大气的平均温度确确实实存在着周期性的变化。

因为大气成分的变化(特别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平均气温比现在高几度甚至十几度、几十度的时期都确实存在。

那么看起来,这个人说的就是对的了吗?

难道“全球变暖”真的就是一个谎言和把戏?就是西方发达国家为了锁死发展中国家未来发展的“阴谋”吗?或者就是著名英剧《是,大臣》《是,首相》中揭露的那种“不断组织各种峰会让国家领导人出国参加,只是不让他们去干扰本国的官僚集团真正去管理国家”逻辑吗?

肯定不是。“温室效应”为代表的气候变化问题的的确确是每个人都应当关注的重要现实问题。

原因当然有很多方面,首先有一个重要的概念需要澄清,那就是静止去比较事物,和动态的比较事物,结论往往是截然不同的。

静止的去比较,以现在的平均温度,和地球历史上的最高平均温度相对比,确实低的多了,甚至和一些小冰川期的温度比较,甚至还要低一些,那么似乎就不需要过于担心了。

毕竟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总是不太让人会引起警惕。曾经地球上有过这种平均气温,而且太阳现在还在照常升起,就足以说明这件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但其实,这个逻辑是有问题的。

确实地球历史上有过更热的时期,但是那个时期适合人类生存吗?不见得吧,这两者并没有必然的因果或是相关。其实由于人类历史过于短暂,文明史更加短暂,所以根本没有什么可以借鉴和自负的经验。

很简单的一句话,的确地球有过比现在热十几度的时候,以后也会有,这件事的确不稀奇,但同样对于地球也不稀奇的是,人类不存在于这个地球上这件事。

大气平均温度比现在高十几度如果重演了,但同时人类这种对自然条件要求很高的动物再次消失于这个星球上了,那它的重演对于人类到底是悲剧,还是喜剧呢?不言而喻。

而动态地去比较,我们就很值得警惕这个全球变暖的问题了。

其实,我们并不是主要应该担心现在的平均气温比几百年前、几千年前高了一度、两度,而是要担心这个温度的增速太快了。

看似没什么,只是计算方式的区别,一个看数值的绝对差值,一个看加速度的变化,但其实性质完全不同。

假如说,地球的正常周期是平均100年升温一度,但是现在50年就升温了一度,未来甚至30年就能升温一度,这就是增速的加速度在提升。

因为这个增速超过了正常,那么在地球这个复杂无比的大系统的综合作用下,就会导致出现完全无法遇见的结果。这也是“蝴蝶效应”,系统越复杂,结果也就越不可控。

例如,原本的大气温度的增加和降低,都很自然地会淘汰掉一些物种,这是演化论的根本,但因为增速有限,就会给很多物种以适应的机会。

寿命越短、生殖周期越短的生命,通过进化适应环境变化的机会就越多。例如为了适应更高的气温,动物可能进化出更多的毛孔以散热,更白的肤色以反光,甚至类似于爬行动物的特殊的血液循环系统等等。但是变化速度加快了,很多原本能够有机会存活下来的物种,会被急剧的变化灭绝掉,这就会给生物的多样性带来灾难。

而复杂性通常就是生命对待环境最有力的生存策略,剧烈的变化往往会导致巨大的灭绝。

还有,即使考虑人的主观能动性,过快的变化,往往也会导致错误的模型,错误的预期。而无法正确预期,就容易错误的决策,错误的行动。

例如,原本建立的模型中,伴随着温室气体比例的提升,在大自然平衡的效应下,地球的大气温度会有一个上限,那么人类可能据此做出一个预判,进而进行筹划和准备,例如开发相关技术,亦或是某种机制约束。

但是猛烈提升的气温增速,因为其带来的不可预见的影响,可能在地球这个大系统的综合效应下,产生难以预料的结果。

例如原本认为50度就是上限,结果却可能出现100度的情景,那么人类为了延续而做的准备可能就变成了巨大的笑话,毕竟你原本准备去考初中数学,结果却满页都是高数题目的话,估计谁都要崩溃的吧。

刘慈欣的《三体》中有过这么一个情节:人类因为先后见证了两次“光粒”毁灭星系的太阳,就认为高级文明毁灭低级文明就只有这么一种方式,于是在太阳系外围的行星背后建设巨大的太空城市,准备以此对抗文明层面的打击。孰料“歌者文明”直接用一片“二向箔”就让整个太阳系变成了二维,几乎完全彻底毁灭了人类文明。这就是错误模型带来灾难后果的一个很形象的例子。

回过来,其实就是一句话,我们不是需要担心比几百年前温度高的那么几度,而是要担心这个增速能不能控制得住。

图片来自 络,侵权必删

另外,那个议员的逻辑中,还有一个隐藏的立场问题。他的话,没有站在人类的立场上去看问题。

的确,对于“全球变暖”这个问题来说,如果站在地球本身的角度看,和站在人类的立场去看,结论也是完全不同的。

站在地球本身的角度,确实温度的变化没有意义。在地球几十亿年的历史之中,最初就是一片混沌的熔岩球,今日虽然孕育了诸多生命,但生命的存在与毁灭对于地球本身也没有什么意义。

进而不难理解,平均气温地增加多少会造成多少生命的灭绝,是否会导致人类的灭绝,对于地球来说,就是无意义的事情。

但是如果站在人类自己的视角去看,那可就天壤之别了。地球平均气温的增加,可不是简简单单的让人类可以少穿几件衣服而已。

温室效应导致的海平面上升,虽然不显得那么紧急,毕竟把堤坝修高几分,似乎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但极端气候增加却已然是不争的事实。有不少朋友把经常看到什么动不动“百年一遇”“千年不遇”的水旱天灾,当做媒体的大惊小怪或虚张声势,其实很多极端的气候发生的频率就是伴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在显著的增加了。

这些极端气候对人类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对于每个人的福利本身就是会造成直接而巨大的影响,可以说就是切身利益。

对于地球来说,人类的灭亡与否对它并不重要,但对于人类自己来说,地球环境的存亡好坏却生死攸关。这不难理解。

因为人类生活在地球上,目前也没有脱离地球系统生存的能力。那么恰如温室效应存在与否、程度如何只是人类自己的事情,与地球无关一样,环境保护,也是人类自己的事情,与地球无关。

进而可知,环保工作是一项每个人都应当尊重的事情,因为这就是我们自己的事情。

并且因为是我们自己的事情,那么我们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得更好一点,岂不是更好么?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每日工作生活之中,做一些对环境更加友善的事情,这并不复杂,也并不困难。

即使现代社会中,个人的排放和工业的排放规模确实已经无法同日而语,但毕竟是力所能及,多做一点就好一点。

我们中国就是如此,我们并不在那里鼓吹人类应该怎么做,或者要求别人怎么做,更不会以什么“How dare you!”去道德上绑架别人做什么,而就是踏踏实实做好自己能做到的事就行了。那消失的沙漠、那新增的森林、那林立的新能源项目,无不解释着这一概念,我们自己的行动并不需要别人为我们下结论。

即使我们要为一些国家的懈怠和消极而承担一定的额外代价,毕竟温室气体的流动不会在乎那个国界线。

“但行好事,莫论前程”。同时“天道昭彰, 应不爽”,做了好事,自然是能得到地球的 偿的。

恰如,那句“我爱你,与你无关”一样。

我环保,与你无关,与地球也无关。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

(0)
上一篇 2021年11月2日
下一篇 2021年11月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