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噪声法来临,你爱耳了吗?

长期的噪声环境中对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据文献资料显示,当人接触噪声超过24小时就会感到厌烦,并伴有一定的心理压力,频繁接触工业噪声会使工人烦躁,注意力下降,心理压力增大。若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业噪声中,工人听力损失率增加,患噪声性耳聋的风险增大。

一、听力损伤的阶段

机械噪声对听觉器官有严重的影响。噪声对听力的损伤一般经历三个阶段,分别为听觉适应,听觉疲劳,听力障碍。

(1)听觉适应

指的是在声音持续作用过程中,听觉器官的敏感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的现象。当声音强度适当而持续时间又不太长时,在声音刺激停止后10~15秒,听觉敏感度一般即可恢复至适应前水平。

(2)听觉疲劳

当噪声较强或持续作用时间过长,使听觉敏感性降低的持续时间超过数分钟,此时,听觉变得迟钝,听不见轻微声音,倘若离开噪声环境后听力的恢复需数小时甚至数日的话,这种现象称为暂时性阈移。这只是暂时性的生理现象,听觉器官没有受到损害

(3)听觉障碍

是指听觉器官构造缺损或机能发生部分乃至全部障碍,导致对声音听取辨识有困难。听力损伤初期表现为在3000~6000Hz处的高频段听力下降,语音频段则无影响,不会妨碍日常交流。若长年累月在强噪声条件下工作,内耳听觉器官经常受到强噪声刺激,这种听觉疲劳就会固定下来,不会再恢复正常,就产生了永久性的听力下降或听阈偏移。

因噪声产生永久性的听力下降或听阈偏移的现象称为噪声性耳聋。噪声性耳聋根据听力下降程度分为三个阶段:轻度(26~55dB(A)),中度(56~70dB(A))和重度(71~90dB(A))。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根据调查统计资料,公布了噪声性耳聋的发病率与噪声暴露年限,等效A声级等的关系,见表1。

表1 噪声性耳聋的发病率与噪声暴露年限、等效A声级的关系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等效连续A声级80dB(A)以下,不发生噪声性耳聋;

在85dB(A),90dB(A),95dB(A),100dB(A),105dB(A)时,工作年限超过10年的工人,发病率分别为3%,10%,17%,29%,42%。

当噪声强度在95dB(A)时,工作年限为5、10、15、20、25、30、35、40、45年的听力损伤率分别为:9%、20%、29%、35%、39%、45%、53%、62%、73%。

可见随着等效连续A声级的增加和工作年限的增长,发病率急剧上升。

二、国外 告及实例分析

根据美国国立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调查 告(NIOSH[1998])的调查资料显示,听力损失均值>25dB(A)为轻度听觉损失,其风险随工龄,年龄及噪声强度分布的变化如下表2所示。

表2 轻度听觉损失与年龄、噪声强度等的关系

根据美国国立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调查 告(NIOSH[1998]),听力损失值>41dB(A)为中度听觉损失,其风险随工龄,年龄及噪声强度分布如下表3。

表3 中度听觉损失与年龄、噪声强度等的关系

根据WHO在世界范围内调查职业接触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数据显示,工人听力损伤的患病风险与年龄和噪声强度的关系如下表4所示。

从表中数据可看出,随着接触噪声强度的增加,工人患听力损失的风险会增加,且高强度噪声对年轻人(15~44岁)的危害更大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00年研究职业接触噪声时把世界分为六个区域:非洲,美洲,欧洲,地中海东部,东南亚地区,西太平洋地区。再把这些区域按照儿童及成人死亡率分为A-E5个区,其中,A区死亡率最低,一般为发达国家,E区死亡率最高,一般为发展中国家。受测人群接触的噪声为80dB(A)以上。

上述研究表明,职业接触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率(%)与年龄,性别,受测人群所在区域有很大关系,结果如下表5所示。

下面介绍一下职业接触噪声造成的听力损失伤残调整寿命年与年龄,性别,受测人群所在区域的关系,如下表6所示。

伤残调整寿命年是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包括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和伤残所致的健康寿命损失年两部分。本 告主要讨论伤残所致的健康寿命损失年部分,同时表格中的数据是以千年为参照计算的。

结论:从表格中可以得知职业接触噪声对年轻人(15~44岁)的听力危害更大,对男性的危害大于女性,对发展中国家的职业人群影响大于发达国家。

三、国内 告及实例分析

案例一:

根据国内某冲压厂调查 告:

l随机抽取某冲压车间工人共141人,挑选出112人作为接触组,进行双耳气导听力测定,他们的工龄1年以上,最长34年。他们接触的噪声为:脉冲噪声100~116dB(A),稳态噪声80~104dB(A),各式冲床现场测试噪声如下表7。

l随机抽取某厂不接触噪声的计量工92人作为对照组,工龄1 ~35年,在同样条件下进行体检和电测听。

l血压、心电图按常规方法检查

调查结果见表7所示。

将两组不同工龄的工人在高频噪声条件下的听力损伤做出对比,结果如下表8所示。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高频听力损伤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而且在第一年就有非常高的损伤率,实验组的损伤率远高于对照组。所以对高频下工作的人来说,一定要从一开始就做好噪声防护工作。接下来对比一下两组工人在不同工龄语频听力损伤,如下表9。

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发现,实验组的损伤率远高于对照组。相比于高频来说,损伤率并不是太高,但是我们也需要做出防护工作。最后,对比一下两组工人的噪声性耳聋的患病率,如下表10。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实验组的噪声性耳聋的犯病率远大于对照组,这说明,噪声确实是引起耳聋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对人们听力的损伤是很大的,所以在工业生产中一定要做好噪声的防护工作。最后我们将所有的结果进行汇总,进行对比,如下表11。

结论:在高强度噪声工作环境中随着工龄的增加,即接触噪声时间延长,工人的听力损失加重,心脏异常率增加

案例二:

广州市某大型汽车企业制造部噪声接触工人为观察组,均为男性,对照组为行政财务工作人员。具体情况如下表12所示。

对1705名接触不同噪声水平的工人和对照组的工人进行听力测定,不同噪声听力水平损失结果如下表。

注:听力损失判定标准为任意频段听阈值﹥25dB(A)

不同噪声接触年限工人听力损失情况比较,见下表。

注:括号前为受检人数,括号内为听力损失检出率(%)。

通过对13和14两个表格内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 通过对比发现,职业噪声暴露对工人听力产生了很大损伤;

(2) 听损检出率随噪声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尤其是噪声强度超过90dB(A),听损检出率高达61.09%;

(3) 噪声强度在80dB(A)以上时,听损检出率随着接触噪声的工龄增加而增加。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

(0)
上一篇 2022年3月3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