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不松劲,生活如常少折腾,城市运行增顺畅——一道“既要又要还要”的多选题,考验着这座城市的管理智慧。
因疫情防控而被关上的那些“门”,
如今重开了吗?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后,那些被关上的“门”是否能重开,让高温下的居民焦灼不已。新民晚 夏令热线对此连续追踪 道,引发读者强烈共鸣:社区管理应采取更精细的措施,兼顾安全和便民需求,而非简单的“一刀切”。
小区边门不开并非难解之题
小区通道出入无阻,是居民们的基础性需求。但在动辄40℃高温的上海,有门不通仍是普遍现象。
这道门真的打不开?答案是否定的。沪上很多小区用自身案例回答了这个看似难解的题,有条件的应开尽开,无条件的分时间段开。只要想着解决问题,办法总会比困难多。
经过夏令热线 道之后,艾南花苑迅速作出调整,通过分时段开放和招募志愿者等方式让封闭已久的小区北门重新开放,此举赢得了不少小区居民的点赞。但仍有多个小区至今维持现状,两相比较之下,高低立现。
做好防疫工作,目的是让老百姓能够生活得安全如常,而非本末倒置,因噎废食。目前,防疫进入常态化管理,更是考验基层部门管理能力的时候。希望有关部门能够跨前一步,主动想办法回应居民诉求,确保市民早日回归原来生活。
快递外卖不应堵在大门之外
外卖、快递进不了小区也是很多市民投诉的热点,大量快递只能堆在小区门口,带来诸多问题。
黄浦区复兴坊是一个老旧小区,老年住户居多。由于所有快递和外卖一律不准进小区,居民们只能头顶烈日,一次次弯腰找件。尤其是年纪大的老人,眼睛不好,找件费力,搬件爬楼苦透苦透。居民无不迫切希望取消“禁入令”,向有关部门反映,得到回复是“快递、外卖要无接触服务”。只是,这么放在小区门口,居民和快递员扎堆出入送件、取件,到底是“无接触”还是“密集接触”?
多个小区快递、外卖不能送上楼
许多 友在 道下留言,类似现象并非个案。徐汇田林十二村快递一律被要求放在小区门口货架,老人扛不动大件,走两三步就要歇一歇,好不容易爬楼回到家,累得“半条命都没了”。子女想献孝心给老人快递东西,也只能作罢。
家门口的休闲好去处也不该关闭
小区里应该打开的门,还包括社区活动场所的门。
儿童乐园、社区活动中心等大门紧闭
申城防疫持续精准化,社区活动场所需要“应开尽开”,面对防疫人员短缺的问题,社区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调整物业人员岗位、招募社区志愿者等方式进行“补缺”,让更多市民感受到家门口的美好生活。
精细化管理需要绣花功夫
相比于边门不开、快递不通等疫情“次生影响”,有些小区的常态化管理则在特殊时期暴露出短板。
在松江区洞泾镇的润景苑小区,居民毁绿种菜现象严重,导致小区半数以上的绿化变成少数人的自留地。还存在私撬窨井盖拿污水浇灌的行为,不仅涉嫌违法,更让人胆战心惊。早在今年2月,属地光星居委就连同执法部门拔除了主干道附近的菜园。然而,毁绿占绿行为之后变得愈加猖狂。
绿化带里出现用 兜围起来的自留地
有居民私撬井盖挑污水
广大 友也通过夏令热线帮侬忙平台给光星居委支招——“先解决增量,再解决存量”“建议这一茬秋收之后再整治,这样容易接受”“可以专辟一块地,让居民种菜,上海不是没有先例”。光星居委也正在积极谋求政府托底补贴清退菜园后的绿化补植和后期管理。
疫情导致了生活半径的极度缩小,市民对家和小区的环境舒适度有着更高要求,故而发生在小区的“关键小事”往往能引发共鸣,成为 友热议的话题。这也给社区基层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精细化管理服务需要更深的绣花功夫,化解“急难愁盼”才能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
破解人树矛盾、噪声扰民、维修困难……
高温天下的急难愁都解决了吗?
绿化扰民 大树更要管好
居民来电叹息小区被过度修剪的79棵大树,“集体死亡”导致虫患肆虐、倒伏隐患而无人管,也有为小区一墙之隔的数十棵大树30年来失修失管而头痛发愁。大树与居民、绿化与扰民,环境好了,烦恼也接踵而至。
5年前,虹口区曲阳路街道玉田路407弄西南小区在“美丽家园”改造中,修剪后的79棵景观水杉树“集体死亡”在小区绿化带里。虫患肆虐、倒伏隐患……问题一拖五年,居民们忧心忡忡。“暴力修剪”再度引发广泛关注。“简单粗暴!!园林修剪是以林木为本的艺术加工,是体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与美感。”评论中,不乏 友们的真知灼见,和对小区绿化维护更科学更高级的要求。
西南小区水杉树枯死
凌云新村住宅楼被未修剪的水杉树密密遮掩
工地整改 消除安全隐患
建筑工地“大兴土木”,却害得相邻小区“伤痕累累”。工地施工不当引发安全隐患,也成为市民投诉热点。夏令热线中,本 多次予以关注,分别反映虹口区四平路460弄新陆花苑、嘉定区鹤霞路555弄水岸金桥苑和普陀区武宁一村,因受隔壁工地牵连,小区道路和住宅墙面开裂,甚至有居民家的天花板连续两次掉落,令人不寒而栗。
新陆花苑居民家中天花板掉落
水岸金桥苑台阶裂缝丛生
道后,相关部门及时介入,敦促施工方立即整改,消除安全隐患。目前,四平路35号、53号地块施工方已对新陆花苑丁老伯家的受损天花板完成修复;水岸金桥苑旁边的工地已经停工,施工方用沥青暂时填充破损路面,更换了公共区域破碎瓷砖,待基坑施工完成后,再对小区道路和受损房屋一并展开维修;武宁一村隔壁的工地也承诺,对开裂的房屋负责到底,逐户上门检测维修,后续将加强管理,最大程度降低施工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噪声扰民 及时降噪整改
夏日炎炎,噪声添堵,居民不堪其扰。
本 先后 道:平型关路680弄一墙之隔的办公楼外22台大型空调不断轰鸣,令居民头痛欲裂;京江路108弄和源馨苑、交通路199号精文城市家园、新马路273号和源馨苑等小区临近轨交线,噪声竟达100分贝……
经过夏令热线的 道,相关部门及时给出回应和整改方案。静安区平型关路680弄小区对面的办公楼也已收到静安区生态环境局的执法建议书,将采取优化布局、隔音降噪等措施,预计今年9月1日前实施完毕。静安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已向市交通委、市申通地铁公司反馈,从技术和管理角度减少地铁噪声影响,研究相关隔音降噪措施。
物业维修 4天解决5个月难题
楼底窨井粪便满溢,熏到头晕眼睛疼, 修近半年仍在苦煎熬。高温天最怕什么来什么,家住耀华路550弄的王先生遇上了难题,上百条蜈蚣往家钻,千万只蚊蝇头顶舞。就在本 道《臭!窨井不通粪便满溢 底楼居民苦忍数月》后,居民困难4天内得到解决。
王先生家中天井共用的粪坑满溢,迟迟无人维修
王先生家中场景,触目惊心。炎炎夏日,面向天井的三扇窗全部紧闭,封得严严实实。天井里的窨井管道堵塞后,污水和粪便不时溢出,不但墙壁和地面满是污物,还有密密的黑色飞虫附在墙壁,散发出的阵阵恶臭更是挥之不去。
城市建设和管理中有哪些不足?
期待便民利民更多“金点子”
上海的市民,是这座城市的主人翁。夏令热线是市民反映问题的渠道,更是提出建设性建议的平台。今年开线以来,不少“急难愁盼”问题在引发市民关注的同时,也引来他们滚烫的评论和建议,纷纷从自身经历出发,为城市发展出谋献策。而往年的投诉和建议也成为鞭策相关部门提升服务水平的“金点子”,帮助其“于无声处”完成生活保障的“最后一公里”。
“还路于民”须解决“设计缺陷”
非机动车挡路占道,行人被迫“与车共行”,地铁站外行路难,难于上青天!夏令热线期间,新民晚 道了多个地铁站外非机动车乱停放现象,引发强烈共鸣,仅在今日头条上这篇 道点击量就攀升到200多万。
16号线野生动物园站外密密麻麻的非机动车“车海”
道刊发后,有相同经历的 友开起了“吐槽大会”,大家都直指“设计缺陷”。不少城郊结合部的地铁站,方圆几公里才有一个站,相当于市区内的两站地铁。而接驳公交车的间隔时间动辄半小时,因此,周边大部分乘地铁出行的居民不得不靠非机动车才能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因此在规划建设地铁站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市民的需求。
“地铁站的设计如果不给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留停车位,地铁功能就消失了一半。城市管理者应尽快调整,为非机动车规划合适位置,完善交通出行秩序。”对此, 友建议,每个地铁口都应该规划停车场,机动车、非机动车分区域停放,这样才能从根源上“还路于民”。
增开公交线路串起空白地区
地铁站边的路难走,徐泾镇上的居民则感叹路太长、车太少。
徐泾镇沪青平公路以南,有着连片的居民区,住着近万户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很不方便。
小区周边是共享单车盲区,门口徐泾4路途经的公交站点到沪青平公路上的几个商业区出行不便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