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污水的处理经过以下流程:预处理+生化处理+消毒,其中,消毒的作用是消灭污水中各种致病菌,以保证医院污水处理后能够达标排放。
表1 传染病、结核病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日均值)
序号 |
控制项目 |
标注值 |
1 |
粪大肠菌群数/(MPN/L) |
100 |
2 |
肠道致病菌 |
不得检出 |
3 |
肠道病菌 |
不得检出 |
4 |
结核杆菌 |
不得检出 |
表2 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日均值)
序号 |
控制项目 |
排放标准 |
预处理标准 |
1 |
粪大肠菌群数(MPN/L) |
500 |
5000 |
2 |
肠道致病菌 |
不得检出 |
—— |
3 |
肠道病菌 |
不得检出 |
—— |
注: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
消毒的方法分为化学方法(液lv、次氯酸钠、二氧化氯、臭氧等)以及物理方法(紫外线),下面让我们具体了解这几种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
一
液lv法
液lv法是一种成熟的消毒技术。它的机理是利用氯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它有较强的渗透能力,能够穿透细胞壁进入细菌内部。
消毒机理:
1、氯对细菌的作用是破坏其酶系统,导致细菌死亡;
2、氯对病毒主要是对核酸破坏的致死性的作用。
液lv消毒法优点有药剂易得、成本较低、技术成熟、具有持续消毒能力。
二
次氯酸钠法
次氯酸钠是一种、广谱、安全的强力灭菌、杀毒药剂,它可以与水任意比例互溶,作为消毒剂使用安全,运行费用低,应用较广泛。
消毒的机理:
与液lv相同,一般通过购买商品次氯酸钠或现场制备次氯酸钠溶液的方式来消毒。
三
二氧化氯法
二氧化氯是一种广谱性的消毒剂,对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芽孢、真菌、致病菌及肉毒杆菌均有很好的灭活效果,对孢子和病毒的灭活作用比氯有效,且在碱性和含氨的水中灭菌效果不受影响。
消毒机理:
1、二氧化氯在水中几乎100%以分子形态存在,极易透过细胞膜,杀菌效果明显好于液lv。
2、能氧化微生物中的蛋白质,使酶失去活性,破坏蛋白质的合成,杀死细菌。
注意事项:
二氧化氯性质不稳定,需要二氧化氯发生器现场制备,设备运行成本高。
对于含氯消毒剂消毒的工艺控制要求为:消毒接触池的接触时间≥1.5h,接触池出口总余氯6.5~10mg/L。
四
臭氧法
消毒机理:
臭氧与细菌、病毒直接作用可使细菌的物质代谢生长和繁殖过程遭到破坏,使细胞发生通透性畸变,导致细胞溶解死亡,还能造成死亡菌体的遗传基因、寄生菌种、噬菌体等的溶解变形灭亡。
该方法处理医院污水较为彻底,二次污染少,杀菌能力强,速度快。其缺点是臭氧易分解,持续消毒能力差,需现场制备使用,设备的投资和运行成本高。
五
紫外线法
消毒机理:
紫外线法的原理是利用特殊设计的高功率、高强度和长寿命的C波段紫外光发生装置产生强紫外光照射流水,水中各种病菌、病毒等受到一定剂量的紫外C光辐射后,其细胞组织中的DNA结构受到破坏而失去活性,从而杀灭水中细菌、病毒和其他致病体。
紫外法具有消毒效果好、速度快、范围广、运行成本低、操作简便、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但紫外法对于水体的透光性和水流状态要求较高,无持续消毒能力,且存在一定的消毒后细菌复活现象。
表3 几种消毒工艺工艺的对比
消毒工艺 |
液lv法 |
次氯酸钠法 |
二氧化氯法 |
臭氧法 |
紫外线法 |
效果 |
较好 |
一般 |
优 |
优 |
优 |
投资 |
中 |
低 |
较高 |
高 |
中 |
运行费 |
较低 |
低 |
较高 |
较高 |
较低 |
安全性 |
差 |
好 |
较好 |
较好 |
好 |
占地 |
大 |
大 |
较大 |
较小 |
较小 |
维护 |
难 |
易 |
较难 |
难 |
易 |
消毒副产物 |
多 |
多 |
较多 |
较小 |
无 |
小结:
选用消毒工艺时,应因地制宜,只要处理流程合理,操作正确,以上方式都能达到良好效果,此时应考虑消毒设备、消毒剂及原料是否有泄露、燃烧、爆炸等隐患,并且尽量降低吨水的综合处理费用,减少水和能源的浪费。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